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讲,这两个国家的结盟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与苏联的关系迅速恶化,两国都展开了恶毒的宣传活动,将对方丑化为残忍和危险的魔鬼。两国之间的贸易也几乎中断:1932年,苏联50%的进口货物都来自德国,而六年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不足5%。不过,两国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些共同点:那就是消灭夹在两国之间的波兰。
1939年的春天是个外交活动频繁的季节。苏联驻柏林的临时代办与德国首席东欧问题专家会面,为改善两国关系打基础,并寻找可能的合作领域,包括重启贸易。很快,谈判就转往了莫斯科,由德国大使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继续进行商讨。后者的前任是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Maxim Litvinov),因其犹太背景不利于与反犹的德国政府打交道,故而被刚刚解职。温斯顿?丘吉尔写道:“作为一名杰出的犹太人,利特维诺夫成为了德国人仇恨的对象。他就像一个破工具一样被丢在一边,从世界舞台跌落至无人问津的境地,收入微薄且受到监视。”
到了夏天,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已经能够向莫斯科传递消息,并解释说,正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完全不同,因此“两国之间没有理由相互敌视”。他建议,如果双方有协商的意愿,两国恢复邦交并不是不可能。问题的核心在于波兰,德国和苏联的合作取决于能否就肢解和分割波兰达成协议。
这一问题由斯大林本人提出。自革命以来,波兰就一直是苏联的眼中钉。首先是因为《凡尔赛和约》将1914年之前属于俄罗斯的一片土地划分给了波兰;另一个原因是在1917年之后的几年里,布尔什维克在彻底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曾受到过波兰军事行动的威胁。在30年代苏联清洗运动中,对波兰间谍的担忧成了当时的普遍心态。数百万人在清洗运动中遭到逮捕,有数十万人被处决。大概在与德国开启谈判的两年前,斯大林亲自签署了“清除波兰军事组织间谍网络”的命令,这又导致了数万人被逮捕,其中超过五分之四的人被枪决。对于与德国合作一同对付波兰,斯大林显得非常积极。
事情进展得很快。在斯大林答复同意签署协定两天后,两架福克&dor)战斗机在莫斯科降落。苏联仪仗队列队欢迎,两排旗帜在风中飘扬:一排是代表着城市工人阶级和农民的镰刀斧头图案,这显然是共产主义的象征;另外一排是由希特勒本人设计的第三帝国的旗帜。他在《我的奋斗》(Mein Kampf)中这样解释道:“红色象征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则象征为雅利安人的胜利而斗争的使命。”这是20世纪最奇异和最意想不到的场景之一,当德国人走下舷梯时,代表着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旗帜一齐飘扬。德国代表团由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率领,他的一位老师曾认为他是“班上最笨的学生,自负而固执”,然而现在他受命在两个敌国之间协调并达成协议。
在进入克里姆林宫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会面时,里宾特洛甫表达了他对两国友好关系的期盼。他说道:“除了和平与贸易之外,德国对苏联别无他求。”斯大林的答复一如既往地直接:“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向对方的头上泼狗屎,我们的宣传机构乐此不疲。如今我们却突然要让我们的人民相信所有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可能吗?事情不会那么快。”
然而实际上,事情确实很快。两国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达成了协议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一个公开的协议文本以及一个秘密附属议定书,规定了双方在波罗的海沿岸以及波兰的势力范围,并划定了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允许双方在各自地盘上肆意行事。斯大林非常满意,在次日凌晨叫了一瓶伏特加来庆祝。他用德语说:“我知道德国人有多么爱戴他们的元首,我要为他的健康干杯。”几轮干杯之后,莫洛托夫几乎不能抑制他的兴奋之情,他眉开眼笑地说道:“我们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开启了这一特别的政治关系,为他的健康干杯!”
第二天,斯大林与政治局高层一起,在他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中举行了一场射鸭子活动。他说道:“毫无疑问,这完全是糊弄人的把戏,就看谁能骗了谁。我知道希特勒要干什么。他以为他比我聪明,但上当的是他。”当然,希特勒也是这么想的:当协议签署的消息在夜半时分被送到他在阿尔卑斯山的小屋时,与斯大林一样,他的反应就像一个坚信自己会连连取胜的赌徒,得意洋洋地宣告:“我们赢了。”
苏联领导人是为了争取时间才同德国妥协。斯大林对希特勒及其带来的长期威胁没有丝毫幻想。事实上,1934年苏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就引用了《我的奋斗》中的部分内容,以说明德国和这位德国总理的危险性。斯大林本人也读过这本声名狼藉的著作,该书强调,要满足德国的需求,只能向东扩张。然而,苏联在漫长的动荡时期结束后需要时间来恢复。大面积的饥荒以及短视而残忍的政策,导致了数百万人在30年代初病死或饿死。这样的伤痛巨大而恐怖。当时一位年仅八岁的男孩后来回忆道,他眼看着一个女同学在上课时把脑袋靠到书桌上,然后闭上了眼睛,像是快速地睡着了——实际上,她是饿死了。他知道,人们会埋葬她,“就像在昨天、前天和过去每一天中埋葬其他人一样”。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