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可世间有些人就是着急,恨不得一天内就能把良知光复,然后一劳永逸,永远活在极乐世界。王阳明对这种心态提出警告说:“你们呀,做功夫时千万不要着急(助长)它。上等智慧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人生下来就具备圣人的心性。所以说,光明良知的学业必然是一起一伏、一进一退的。千万不要因为我从前用了功夫,到现在这功夫不管用了,我却还勉强装出一个没有破绽的样子,这就是助长。这种做法的危害就在于:连从前的那点功夫也给遗弃了。这可不是小小的错误。好比一个人走路,不小心跌了一跤,站起来就走。这就是假装一副没有跌倒的模样来,其实疼痛与否,只有你自己知道。

“各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自然而然,不焦急’的心,耐心地去用功,别人嘲笑你、诽谤你、称誉你、侮辱你,你都不介意,功夫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你不要管,只是闷头在良知上用功,时间久了,你就能体会到快乐了。”

致良知:听从第一感觉

致良知,有两个内容。第一是向外的:用你的良知施加于万事万物,也就是用良知去做事。第二是向内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光复良知。实际上,这两个内容在王阳明看来就是一个内容,因为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你去做事时,事就在你心里,还是在心中光复良知。

不过,王阳明对第一个内容讨论得特别多,他曾说,人的良知是不倚仗见闻(心外的事)的,孔子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其实只是在见闻的细枝末节上寻求,要抓住主干(内心上用功)。

有弟子就问他:“您居然说见闻是次要的,我不明白,难道见闻可以去掉吗?”

王阳明说:“你误会了。实际上我想说的是,良知是和我们与生俱来的,它就在我们心中,所以不可能是从见闻上产生的。但是呢,良知不可能离开见闻。现在有好多人总是在见闻上用功,那就是舍本逐末。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都是良知的作用和流行。如果离开了见闻酬酢,也就无法致良知了。那么,你说,良知和见闻是不是一件事?因为你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一切见闻,都是你心动后的产物,它在你心内,而你做出了某些行为和决定,就是良知在起作用。”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离开社会,正如鱼不能离开水。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见到善的而从之,听到善的而学习之”,其实就是在致良知。离开了见闻,你的良知是个什么东西?

既然,我们致良知离不开见闻,那么,如何致良知呢?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