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王枢密说:“想那杨家父子,有甚么功劳……杨景便也罢,想他父亲杨业,没本事死在阵上,这也是有功劳的?……想他哥哥杨五郎,削发为僧,这等怕死,也是有功劳的?”

长国姑回道:“……你道是杨和尚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铜台是靠着伊谁。他兄弟在沙场上苦争战,刀尖上博功绩,你还在这说三道四,他家没的功劳,倒是你有功劳来?”

另一部元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第四折,杨六郎取回父亲骸骨,受到辽兵紧追,在五台山碰见一个莽和尚,双方各有戒心,神情紧张,不料这和尚却是五郎。此时辽将韩延寿赶来,眼看一场厮杀就要发生,五郎设计轻而易举地将他擒获。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与《昊天塔孟良盗骨》流传甚广,对杨家将故事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南宋艺人也说唱“五郎为僧”,但内容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想必应该与元杂剧一脉相承。有关五郎为僧的传说,出家并不是最后的结局。在宋辽对峙的一些关键时刻,若杨家将遇到无法破解的难题,都还需要五郎出山施以援手。

更具戏剧性的是,五郎虽然出家,却还率有五百和尚兵,成了不在编的杨家将,屡助大宋破辽,特别是大破天门阵,五郎功不可没。

唐代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说法,宋代也有五台山和尚与官兵交往的记载,《宋史·冯行已传》就曾提到五台山寺“调厢兵义勇缮葺”之事,不过这些记载都跟杨五郎扯不上什么关系。

在杨家众兄弟中,五郎是独具特色的,其他兄弟个个使枪,他却使一把长斧。

五郎出家似乎合情合理,真假难辨,但若跳出故事传说,放到整个历史大背景来看,就知道完全是虚构。《宋史》记载,杨业有七子,能上战场征杀的不过是延玉和延昭两人,其余六子都没有征战疆场的记录。杨五郎在杨业战死之后,受到了朝廷的封赏,荫恩为殿直,根本没有出家。“五郎为僧”的故事再一次表明,杨家将故事已游离于历史事实,趋向于文学创作。

尽管五郎出家纯系子虚乌有,但还是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史学家,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是事实,并且对此进行了不断的附会,明清两代这种风气尤甚。

明代郑若曾编著的《筹海图编》,卷十一《僧兵》中讲:“五台之枪,本之杨氏,世所谓杨家枪是也。以五台山僧善杨家枪,拟调征倭寇”。《筹海图编》是筹划沿海防务的专著,其论述海防、日本诸事多系作者耳闻目睹,是研究明代抗倭战争的重要文献。但若说五台山曾有杨家枪法,那还真无法考证是真是假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