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然而,需要提出疑问的是,三国时代的连年征战,起决定作用的就只是那些统帅、谋士和将军吗?回答显然应该是否定的。

得人心者得天下

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道理太过深奥,平民百姓对它兴趣无多,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角度,可以理解为,统治者高明仁爱,用自己的行为和举措争取到了人心;一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人心的重要,人心的基础作用。凭你是什么人,一旦失去人心,高明就是虚的,仁爱就是假的,不但高明仁爱,一切战略、智慧、权谋、武力统统都可能成为无用之物,固有一时之雄,必然很快瓦解。

玉玺PK人心,孰弱孰强?

《三国演义》前期,有一个重要的情节,即玉玺的归属问题。在古人看来,玉玺代表的不但是皇帝的权威,而且代表了上天的意志。所以,很多人相信,得玉玺者得天下,至少是将来会得天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征兆。董卓抢劫皇宫,天下混乱,洛阳一片大火,宫中人口全被董卓劫去,玉玺失落,不知去向。适逢孙坚兵到,在浓烟烈火中发现奇异的景象,“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于是孙坚令人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 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见到玉玺,不觉有些心茫茫意摇摇情乱乱神荡荡,偏程普又讲了一番这玉玺极不寻常的来历,从昔日卞和得玉,讲到楚文王,讲到秦始皇,讲到汉高祖,讲到王莽,讲到光武帝。后又说:“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这玉玺来历非凡,卞和为它刖去双足,秦始皇得到它而统一六国,汉高祖得到它而统一天下,王莽篡位,进宫夺取此宝,太后不予,用力一摔,摔掉了一个小角,后来用黄金镶起来,俗称“金镶玉”。光武中兴,又得此宝。这样的宝贝,在十常侍作乱时遗失不知所在,而孙坚一入洛阳皇宫,便有毫光出现,这不能不使他动心。加上程普的评说,更觉心旌摇曳,不能安定,于是,便向袁绍提出,回兵江东。

玉玺是传国之宝,这个不假。但以为有了玉玺,就能传国,却又不真。这玉玺对于孙坚的事业,没有什么帮助,反而给他带来很坏的名声,同时也带来极大的麻烦。首先是和袁绍反目,造成十八路诸侯间的大分裂;然后又和刘表反目,从而给自己的事业埋下了一条大祸根;最后终于在与刘表的征杀中阵亡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