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其实,诸葛亮对此,是有认识的。他北伐中原之时,曾上表后主,这就是著名的《前出师表》。表中写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危急存亡之秋“,讲的就是蜀国的形势;”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则是蜀汉的客观条件。条件如此恶劣,还要北伐中原,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的。然而,勇气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智慧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不要说一切问题,单一个吃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所以,六出祁山,却落脚于屯田。可见,至少在小农经济时代,确实是吃饭的问题最大。

与小农经济时代相始终,农业与军事问题,即兵民问题,始终是一个最为基本的社会问题。这问题在平时已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发生或发动战争的时候,其意义更为重大,其地位更其重要。

无兵则必然战败,有兵无粮还是战败,兵少则难于取胜,兵多粮少亦难于取胜。所以,处理好兵与粮的关系,也就是兵与民的关系。前人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一点也不错的,而这里的民,至少在整个小农经济时代,指的主要是农民。只有把军队与农民的关系处理好,才能要兵有兵,要粮有粮,然后可以实战。

曹操统一北方,基础在于屯田,而罗贯中对曹军屯田之事未能引起重视,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魏之灭蜀汉,晋国吞并东吴,其基本原因也与其国力强大有关。即使如此,灭蜀与吞吴,情况依然有所不同。灭蜀还要靠奇袭,毕竟蜀道艰险,不速战不能成功。所以偷袭阴平,虽是大险,亦是必冒之险。如果战争久拖不决,恐怕胜负还要再议。

晋国灭吴,则显示出从容不迫之意。其首要原因,在于其国力更为强大,而且前线将士屯田成功,粮草不乏,这是其实行攻击的重要基础之一。《三国演义》介绍羊祜镇守襄阳的功绩时说某初到时,军无百日之粮;及至末年,军中有十年之积。

军无百日之粮,怎能长期作战。而军有十年之积,后勤自然不成问题。当然,只是粮草充沛,还不足以言战,但使用逆向思维,也可以说,粮草短缺,则根本无资格言战的了。《三国演义》的版本,几经更迭,至毛宗岗,定为100回。第一回便讲黄巾起义,最末一回又讲羊祜屯田。可说天下兴亡,因民乱而始,以民顺而终。没有民心与经济作保证,任你什么英雄也将毫无能为也。终不免”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

六出祁山的经济命

蜀汉形势如此,又能让诸葛先生怎么样呢?

改朝换代的四大原因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