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不好意思,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饱读兵书,说起兵法口若悬河,但上战场打起仗来草包一个,被人讥笑为“纸上谈兵”。
西汉以来,老马家封侯拜将,但在马援曾祖父那一辈有人谋反被问罪,家道就中落下来,马援12岁时,他老爸老妈就去世了。
不过,马援的三个哥哥马况、马余、马元都很有才能和运气,在王莽时期做官做到了省部级。
虽然年少而孤,但马援志向高远,他师从颍川人满昌学习《齐诗》,能融会贯通,不拘泥章句。学业尚未完成的时候,他向自己的长兄、时任河南太守马况辞行,说自己想到边疆去垦田放牧,早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史家根据史料的上述记载,一是说马援学习成绩不好,心思不在学习上,是读书读不下去了才要求辍学的;二是说他看家道中落,想去垦田、放牧来贴补家用。这都是很值得商榷的。
就第一个问题,马援的学习很有成绩,他的“不守章句”就像刘秀当年的“受《尚书》,略通大义”一样,不是仅仅学个一知半解,恰恰相反,他们哥俩儿都是擅于抓住课文的精神实质,而又不拘泥常规结论,紧密地跟实际结合起来。虽然参加工作后从未脱产学习过,他们对国学的深刻认识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就第二个问题,他不需要为了贴补家用而辍学。他的三个哥哥都是高级干部,一直像父母一样抚养他、呵护他,无论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这个家庭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让他早早去挣钱养家。
所以,唯一的解释是,马援实在想早点参加社会活动,早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为这时正值新莽乱世,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
所以,辞行时,大哥马况非常理解他,亲切地说:“我知道你有大才干,应该是大器晚成。优秀的工匠不会把尚未成型的重器出示给人看的,所以,你就去做你想做的事儿吧。”
但是,很不幸,马援还没有来得及辍学离家,马况就因病去世了。于是,他放弃远行,在大哥的墓庐服丧一年,谨言谨行,对待寡嫂像对待自己的老妈一样。
由此可见,年少志高的马援虽然不打算在黄卷孤灯前考经据点,寻章索句,但他的个人言行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遵礼就规,一丝不苟。
后来,他踏入仕途,当上了所在省辖市的政法委书记(郡督邮)。不过,不知道他是对王莽政权失望,还是对这个职务不太满意,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他对工作不太积极。
一次,他奉命押解一个囚犯,这个囚犯身有重罪。但马援很同情他,索性私自把他放了,自己也逃往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北)一带。
由此可见,身为地方国家公务员的马援很有侠肝义肠,慷慨大义,是比较有个性的。
不久,朝廷大赦,马援自由了,就在当地搞起畜牧业来。这正是他过去的愿望之一,他干起来得心应手。
很快,愿意给他打工的人家越来越多,达数百家,大家纷纷归附他,想共同发家致富。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