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魏国感激张仪,盛情款待。张仪在席上大碗喝酒,喝至恰到好处时,忽然说道:“我国仁至义尽,大王您以何报之?”

魏襄王一听,惊得把酒杯都失手落地——这话,分量太重了!

果然,张仪摊了牌:请魏国献出上郡、少梁。魏襄王权衡来权衡去,没有办法拒绝,只好忍痛割地。全部河西之地,就是这样落入秦国手中的。

张仪的这个交易,做得干净利索。山东诸国,无不震竦!

——张仪,就此成就了纵横家的大名。

秦惠文公对张仪的智慧机敏尤为满意,当年就任命张仪为秦国的第一任相国。张仪受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也向惠文公许诺,一定辅佐君上成就帝王之业。

张仪的对手陈轸,当然也就不能再恋栈了,果如前言,离秦奔楚去了。

第十三章最后的荣光属于张仪(1)

千里中原,七国争雄,其实满天下的人都在看苏秦、张仪两个人斗智,这是历史上仅此一例的奇观。

苏秦发起的合纵,有效地遏制了秦国扩张的势头,但合纵也有它本身致命的弱点。其一,合纵虽然整合了六国的实力,形成对秦的包围圈,但这个盟约的主旨,不在进攻而在防御,先天就采取了退让的姿态,无法根绝秦的威胁。

其二,参加合纵的各国,各有私利,并不能真正做到同心同德,一遇到秦国用利益诱惑,合纵链环立刻发生断裂。尤其燕、齐两国远离秦国,无燃眉之急,一旦有利益冲突,反而同室操戈,给秦人打破合纵铁壁以可乘之机。

张仪对合纵的弱点看得很准。他在合纵的围困中,与苏秦较量,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使秦国从弱势转为强势,最终打破了六国的铁壁合围。

在最初的僵持阶段,秦国同时在东西两面展开了主动战略。在西,以武力迫使“义渠”(戎人部落的一支)臣服;在东,对魏软硬兼施,试图打开向东的缺口。

秦惠文公十三年,张仪又率军攻取了魏国的陕地(今河南陕县)。这样,黄河天险便为秦所据,向东拓展再无天然屏障。同年,秦惠文公觉得时机成熟了,公然称王,更加咄咄逼人了。

魏国首当其冲,寝食不安,便联合了有切肤之痛的伙伴韩、赵,设法自保。秦惠文王称王两年后,为断绝这几个邻国的后援,采取了远交近攻之策,派张仪在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与齐、楚大臣会盟。

就在秦与“三晋”拉锯之时,秦国君臣使出了一个绝招。张仪向秦惠文王提出,请求免去相位,允许他去魏国谋职。

此去魏国,完全是为了卧底,一切无不从秦国的利益出发,务求制服魏国这个不听话的强邻。

按照常理,魏国如何肯用敌国的相国为自己的大臣?但这事在张仪身上,就发生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