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于三纲五常内力尽一分,就算一分真事业;
向六经四书中尚论千古,才识千古大文章。
这副对联融合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终生理解,故一直流传下来。
他还制定了《秀峰书院学规》,写《“三难”通解训言》悬于书院讲堂,作为学生行为准则,此后长达百年之久,其间无人敢改动一字。直到道光年间,著名学者吕璜主持桂林秀峰书院,依然对前辈刘定逌的《“三难”通解训言》推崇备至,说它“其言应不朽,于道亦玄尊”。
刘定逌治学十分严谨,著有《灵溪时文》等书稿,还著有不少诗作。一直到了嘉庆六年(1801年),年过八旬的刘定逌还受邀主讲宾州书院(在今宾阳县),任书院山长。
几十年来,刘定逌在广西教书育人,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刘定逌的一整套教学育人理论,让当时的广西士子无不折服,在此影响下,当地学风为之一变。刘定逌被公认为广西第一流人物,他的思想对广西学界的影响相当深远,他的学生韦丰华在《今是山房吟余琐记》中说:“欲知先生之全量,当于理学中求之乃可。”
时任两广巡抚的张百龄感慨于此,为表彰刘定逌对广西教育作出的贡献,亲书“玉清尊宿”四个字,制成牌匾赠送给他。
刘定逌注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就连他的平反也很有戏剧性。嘉庆九年(1804年),广西会考,巡抚张百龄遨请曾经的翰林刘定逌到桂林。巡抚宴请京城来的主考时,特意请刘定逌作陪。当时和珅早已被嘉庆处死,京城来的主考是新上任不久的,也听说过当面顶撞和珅的刘定逌,此时才知道他还活在世上。主考觉得奇怪:刘定逌曾经是翰林,为什么京城翰林院的名单中,居然没有刘定逌的名字?
刘定逌于是缓缓讲出了当年得罪和珅,不得不离开京城的事。主考回京后,立刻将情况向嘉庆帝禀报。嘉庆下令追查,原来是和珅当年公报私仇,并未禀报皇上,就私自抹去了刘定逌的名字。嘉庆立即诏令,恢复刘定逌的翰林名誉,表彰他当年不畏权贵的气节,任命他为都察院道御史,代天子巡狩,可以监察任何地方、任何级别的官员,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以正风俗、振纲纪。
刘定逌接到圣旨,对自己能够平反感到非常欣慰,但是对做官一事却非常清醒,他回禀皇帝说:“感谢皇上的圣德。我现在80多岁了,很想为国出力,可惜力不从心,还是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嘉庆帝对他的忠心和清醒的头脑感慨不已。这一年,嘉庆帝设鹿鸣宴,特别下旨,请刘定逌以乾隆九年乡试第一名的身份参加宴会。
鹿鸣宴,一般是在科举时代乡试放榜的第二天,由州县长官邀请考官、学正和中举的人参加的宴会。宴会上,要唱诗经中的《小雅·鹿鸣》篇,故称鹿鸣宴。除此之外,就是殿试文武状元设宴,邀同年团拜,也叫鹿鸣宴。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