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总之,“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这个韩非看来最大的难题,在这六位心目当中,根本就不存在。

道理也很简单。这老六位就算各有各的毛病,起码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都怀揣理想,拿自己当人,希望按照自己的主张来塑造国君。自居奴才,为讨主子欢心而变着花样说话,他们不但做不出,甚至根本想不到。

有意思的是,那些一心干禄,比韩非还要以国君的是非为是非的纵横家和法家实践派,也没把游说看得这么难。

苏秦、张仪不必说了,各国国君一路忽悠过来,一点都不怯。

韩非的同门李斯,胆色也一样可观。《谏逐客书》开门见山,“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批评新国策不对,一点没绕弯子。这篇的行文,也正是韩非说的“顺比滑泽,洋洋洒洒”,尤其是后半篇,“华而不实”的嫌疑着实不小。但人家也成功了。

韩非和这帮子人的巨大差异,也许可以从出身上来解释。

韩非是“韩之诸公子”。韩国是一个不强大,但还算是大国的国家;“诸公子”的意思,是一个不算高贵,但还说得过去的贵族。

章太炎骂老子,有句名言叫“怯懦者多阴谋”,拿到韩非身上更合适。没行动力,各种阴谋诡计只能一遍遍过脑子,所以韩非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有水平。真的耍流氓,韩非在秦始皇面前一和李斯、姚贾交锋,三招两式就败了,皇帝也不再把他当回事。

太史公为韩非立传,没写几句话,倒全文引录《说难》。因为他亦有同感。

那是汉武帝的时代。

天下一统,别黑白定于一尊。再像诸子那样在皇帝面前高谈阔论,皇帝受不了,别人也拿你当神经病;一心想升官发财的,也知道靠豁出去发惊人之论引起人主的注意,但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而是越来越少。更好的选择,还是顺着领导人的既定方针,拿点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出来。

这种差别,先看看《战国策》,再看看贾谊、晁错、主父偃们的政论文,立刻就可以感受得到。

揣摩人主的心意,是一项必须要做的艰巨工作。在战国,韩非这样细腻深刻的软骨头才会对此感受强烈;在皇皇大汉,却连司马迁这样嵚崟磊落的奇男子也觉得不可回避。时代的沉降,真是使人低徊不已。

先秦诸子的思想,和现代流行的一些价值,当然是有很多可以呼应的地方。简单说,孔子与宪政,老子与哲学,墨子与平等,孟子与民主,庄子与自由,韩非与法治,均在似与不似之间。

由于这种微妙的关联,你要想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人)捧之上天,或者贬之入地,大概都很容易。事实上,很多人也正是这样做的。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