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但能实现理想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一开始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们每一步都坚实笃定,又都小心谨慎。他们从不期望会有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直通到一个叫“理想”的地方。
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个人。
张居正比较喜欢禅学,所以他帮李太后崇佛,也并不完全是简单的附合。万历元年的时候,也就在张居正的政治“理想”——万历新政开始之初,他曾经写信给友人说:“前年冬,偶阅《华严》悲智偈,忽觉有省。即时发一弘愿:‘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于自身求利益’。”(《张太岳集 书牍》)
意思是说,前年冬天,因为读《华严经》中的偈语有感,当时就发了一个弘愿,这个弘愿就是“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于自身求利益。”
这里要注意,这个偈读ji不读jie,它在佛学中原来是专指发自真心的敬颂的语言,梵语读作“嘎萨”。偈本身就是发自真心的弘愿了,在读偈之后又发弘愿,那在佛学中可谓是舍身之语,是最纯洁、最纯净的心声,也是最不可违背的誓言。
那么,张居正这个最纯净的心声是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尘刹”就是指这个现实的世界,佛祖的四大弟子,也就是观世音等几位菩萨都发过要历经尘刹、普渡众生的弘愿,所以像《楞严经》里就有一句叫“将此深心奉尘刹”,张居正“愿以深心奉尘刹”就是借用了这一句。在这句之后又加上一句“不于自身求利益”那意思就更明确了,就是但求为国为民之志,绝不吝惜自身。
要知道按张居正“前年冬”的说法,他写这话的时候还是隆庆五年,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副宰相,他要抒发报国之志,那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要如此毅然决然,还要在佛祖面前发下弘愿呢?
这说明他对实现人生理想的艰难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所以他在施行万历新政的过程中,一路上既雷厉风行,又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你看他在用人上,要份外考虑怎样安抚高拱原来的那些手下;即使面临着不小的非议,他也要适当地处理好与大太监冯保的关系;更不用说跟李太后了,既有两分尊重,又有两分暧昧,更有两分相互的依赖,还有两分知己之情。
我们读他的《张太岳集》,甚至会读到他在给许多部下的信中有许多苦口婆心的解释与劝导。
可以说,为了他的万历新政,张居正虽然大权在握了,但直到夺情事件之前,他还是非常小心,非常谨慎的。
可张居正再有准备,大概也没准备到这一场有关“夺情”的伦理风暴。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