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已是一个85岁的老人,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他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禅位刚三天的乾隆太上皇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此时,乾隆太上皇已是86岁的老人,60岁的老人与他已有26岁的年龄差距,因此规定,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岁改为70岁以上。这一次宴会成了历史上千叟宴的绝唱。
说实话,前面我们讲到的这几次千叟宴的效果,都不是太好,为什么呢?您说,大冬天的,皇上从全国各地请来好几千个老头在这儿吃饭。炒菜,上一盘菜,没10分钟凉了,冬天的北京,没有暖气,在外头,在大街上,广场上,您想想,能吃好吗?虽然说没有吃好,但是皇帝的心意到了。因此,千叟宴这种形式便继续流传下来了。
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皇帝第一次举行千叟宴时,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被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上联中,花甲重开是两个甲子,两个甲子是120年;“三七”是21年,加起来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70年,再加1年,正好也是141岁。此对堪称绝对。
千叟宴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乾隆太上皇的最后一次千叟宴就是这次大清朝的禅位归政大典。一共有全国各地的5000多位70岁以上的老者参加。这里的问题在于,乾隆太上皇举办千叟宴,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可以达到提倡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目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规范;第二,可以表明乾隆皇帝的功德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首肯;第三,可以表明在乾隆皇帝统治的60年中,四海升平,百姓都得以长寿。这叫一举三得。
但是,正月时节,北京城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偌大的一个宫殿中,空空荡荡,如何取暖是一个大问题。和珅别出心裁,调来了1550多只火锅,举行火锅宴。这一设想,实在妙不可言,不但可以保证殿内的温度,而且火锅下面燃烧的木炭、沸腾的浓汤都会更好地烘托出喜庆气氛。
正月初四,千叟宴如期按照和珅的安排在宁寿宫皇极殿举行。宴会声势浩大,果然不同凡响。单凭这一壮观的景象,和珅的名字便足以载入史册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