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科学的废话也为人类所不可或缺。相对于科学带给我们的废气、废水、废油、废渣和核废料,它的废话是那样的单纯洁净,充满了善意。我们宁可坐不圆的车轮驮起的汽车,用不圆的灯泡照明,啃着不圆的大饼和苹果,生活在这不圆的地球上,而只让一个真正的圆掌握在数学家手中。我们相信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同时也相信两点之间不一定直线最短,因为在直线是不是最短的问题上,我们实在找不出第三句废话。 我们需要议员,尤其需要那些喋喋不休的反对党,听他们用谎言欺骗我们的同时,揭穿执政党的谎言。我们需要他们无休止地演说,哪怕那些演说一概不切实际、空泛冗长、巧言令色、夸夸其谈,却可以使台上的政客多少有所顾忌,不敢太胡作非为。我们需要圣经、佛经和可兰经,即使知道“上帝死了”或干脆没有上帝,也要假装有一个,让他地址不详地好好活着,用无微不至的目光盯着所有的想犯罪的手。我们不得不相信荒谬的报应说和宿命论,相信撒旦终究战胜不了上帝,邪恶战胜不了正义,虽然实际生活中恰恰经常是相反。 我们只好讲废话。因为缺乏足够的力量,玩不起“沉默是金”的游戏。我们知道过去的只能让它过去,但还是要说,过去的绝不能就这样过去。我们的确见到过很可笑的民主,但从来没有见到过不可悲的专制。面对着可以随意使用从“话的力量”到“不争论”等诸多特权的专制者,除了说废话我们还能干什么?
H想象的陌生人
几个月前,在网上读到韩少功一篇文章《强奸的学术》。就觉得他写得好,写出了遭受耻辱和冤屈者对周围不同情他的人的愤恨,批判了黑白颠倒、香臭不分的人间世态。进而沉思:谁是那个被强奸者呢,一定是某个弱者啦。人生来平等,这是指人格和人权而言。其实人与人又是不平等的,有强有弱。比方体力,女子就较男子要弱,所以强奸才有可能发生。任何社会都有强者和弱者,都有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一般而言,以其经济实力、政治地位、教育和智力程度、社会声望、家庭及关系背景、国籍民族……,诸多因素决定。这也是相对的,要具体分析。曾有报导,法国某外交官夫人到土耳其出席一次学术会议,被出租车司机轮奸。本来,法国外交官夫人属于强势群体,而土耳其司机属于弱势群体。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出事环境、体力对比,这位夫人的学术强势尽失,反成了被强奸的弱者。
欺凌弱者,是为可恶;附势强者,则为可鄙。人世间许多的假公道,都是从这可恶和可鄙中繁殖出来的。欺凌有很多方式,绝不限于强奸,而且强奸毕竟也不多见(躲起来不让我们见)。流行方式的仗势欺人,是以你的官位、声望、关系、财富等优势,去嘲弄、打压、报复你不喜欢或得罪过你的人。嘲弄算不算欺凌?当然要算。你有钱,吃得饱穿得暖,见到一个穷妇抱一饿婴,便嘲笑她连喝一口热汤的钱都没有,难道不是欺凌?报复算不算?也应该算。你很有钱,人家说你的钱来路不正,你于是大怒,一定要逼得他公开向你道歉,否则就要吃官司,不是欺凌又是什么?
海外杂文作家马悲鸣写过一篇文章,《公众人物以起诉诽谤为耻》。他的观点是,当公众人物就得由人品评,对公众人物不存在诽谤:“什么是公众人物?一般说来经常被公众关注的人物就是公众人物。如各级司法、立法和行政部门首脑,精英自命者,运动总指挥,领袖群伦号召群众者与各界名流,包括提倡各种主义方略的学者,还有各种非营利的社会注册团体。……古代的‘大不敬罪’和现代的‘恶毒攻击罪’都是堂而皇之的大欺小、强凌弱、众暴寡的典章制度。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发现,甚至在西方文化背景之下生活多年的中国公众人物,也是毫无绅士风度可言,近年更增添了各界新进名流以大肆起诉诽谤来显示自己的威权日重。这种社会风气之下还奢谈什么民主?”
以那位法国外交官夫人为例,她如果向法院起诉土耳其司机强奸,这是对的。因为她是作为一个受害的女人,一个希望受到法律保护的弱者。设若她没有被强奸,只是被土耳其司机当众骂了一句“婊子”,她就非要打官司告倒那司机不可,这就是仗势欺人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把对名流的“诽谤”偷换成对女人的“强奸”。即使这个名流,同时又是个女人。
几天前,又在网上读到韩少功的另一篇文章,《熟悉的陌生人》。一开篇即嘲笑一个可怜的弱者,一个丢弃学业在商场打工、漂泊巴黎十年还说不好法语、在华人区里混生活的同胞。开始我还以为,他是象鲁迅剖析阿Q那样去剖析某个人物,如果这样,就不能叫欺凌弱者。读下去才知道,他是在和那位弱者“暗暗较劲”:“用背景给演员加分,把自我价值的暗暗竞胜,延伸成一场关于居住地斤斤计较的评比活动,毕竟没有多少意思。”
当然,以韩少功的修养、地位,我不相信他会主动去跟一个弱者较劲。可能是弱者不知天高地厚,跟他有过一番“暗暗竞胜”,比方“居住地的评分活动”呀什么的。不管谁跟谁较劲,反正是较上了。韩少功文章中的嘲笑,于是就带有比阔的味道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位弱者岂是他的对手。
“居住地的评分活动”没什么意思,拿什么来确定“自我价值”呢?本来很简单,作家嘛,拿你的文章就行了。但中国恐怕还不行,还得物化一下,以便直观的度量。这物化不一定是汽车房子(比不过大款)、护照签证(比不过“绿卡小本本”)、级别权势(比不过大官),而是在综合了这一切之后,他的社会声望。这是一个流落异乡的人最欠缺的,尤其文中那位“熟悉的陌生人”,看来他不会有车有房,更无级别,仅有一张绿卡可以自由进出国门,就这一点稍微“强”点,终于忍不住要拿他出来羞辱一顿。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