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第五十四章 温暖的一家五口
迟美怡隔日又给沈青发了连环消息,提醒她以后别再在“晴莘”的账号里发作品了。
要么回归自我,要么再建个马甲。
掉了皮的马甲强行披上,终归是不伦不类的。
沈青也没有再使用这个马甲的念头,但出于对自己作品的谨慎,她还是最后一次登上了马甲号,把自己已经发表在这里的文章诗歌都一一记录下来。
记录时,感叹于自己以前随手写的关于安山的一些小诗。
十几行字,简单描绘安山的一道弯的特色。总共写了八九首,地点不同,季节也不尽相同。
“我想看到素白的绸缎,偏偏找我的却是葛衣。江南的柔情消失在了这个冬季,夏日的粗粝却铺在了整座山里。”
这是她上个冬季,数月盼雪而不得,所写下的几句牢骚话。
当时觉得只是信手之作,如今看到,却觉得写得还算不错。
另外几首,差不多也是这种风格,长长短短,写安山,也写她想象的安山。
她用电脑文档把诗整理了一下,再用打印机打印了出来。
看着电子屏幕读诗,和看着白纸上的文字读诗,味道是会不一样的。
她看着亲生的这些小诗们一首首“跃然纸上”,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很好,翻页,注划,一首首看过去。
当初写作时的心境,在阅读这些诗时,仿佛都能回想起来。那些对大山的情感,倾注在了文字之中。
山和诗,好像从古至今都是绝配。无数的诗人为山写诗,也有无数的山为诗人成山。
李白看遍天下名山,眼骨发酸。于是他说,这里该是一座让我看不厌的山。随后众鸟忽得高飞而起,孤云悠哉地在天中独去。敬亭山从天而降,落到一个仙人的面前。
仙人以所见入诗,诗又以所写成仙。
安山之上,自然也留下了不少的千古绝句。
生活在这里的人,无论有文化与否,都会背上两句。
沈青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她从安山剽窃来秀丽,填充进自己的诗句中。
她把打印出来的小诗放在客厅的桌子上。
晚上李岩送货上来,顺道吃晚饭的时候,就看见了这几张叠在一起的纸。
沈青说:“我自己写的。”
李岩拿起来看,问她:“我能看吗?”
“当然。”
于是他仔细地读了两首。
沈青的文字很干净,很简洁。她很少用华丽的修饰词,但文字中的灵气却遮掩不住。
即使李岩并没有品鉴小诗的经验,但他也很喜欢其中感觉。
“写的是安山?”
“嗯。”
“写得好美。”他说。
沈青凑过来看他拿着的那首诗。这是这几首里头最长的,一共十八行。诗中描绘了一个旅人从山脚到山顶的一路见闻。
沈青道:“安山本来就很美。哪一个人会不爱安山一路的风景呢!”
她在山顶开店,听多了观景平台上游客们的赞叹声。
即使日日居住在安山之上,也会被它悠久的底蕴和四季的变换所惊艳。
李岩看了眼窗外,笑道:“爱了三十多年了。”
但他没有告诉沈青,其实他生活在安山这么多年,其实从来没有以一个游客的身份,空着担子完整地走过一趟安山。
从来没有以一个游客的眼光,仔细地欣赏过一路的风景。
若是沈青问他,落白岭上有一块石碑,上面刻了哪些字,他也是答不上来的。
他从来没有在一处美景前停步,驻足观赏过。
“我们一起,爱它一辈子。”沈青也看向窗外。
“好。”李岩把诗放下。
两人去厨房里准备饭菜。
酱油用完了,沈青拿了瓶新的出来,但打不开拉环。李岩自然而然地接过去,帮她拉开。
沈青问他:“你身上还有多少钱?”
李岩从裤袋里掏出一叠纸币给她看。沈青瞥了一眼,基本都是五块十块的,少见红色。
“微信里呢?”
“四五百吧。”
沈青就拿出手机,给他转了一笔钱。李岩没收。
“拿着吧,你平时买菜要用的。我不付你送货的钱,已经赚你便宜了。”她劝说道。
李岩还是不肯收,沈青就威胁:“你不收,下次就别来吃饭了。”
“……”他最终妥协。
沈青偷笑:“嘿嘿。”
吃晚饭时,屋外下起了大雨。
虽然天气预报一早就告诉沈青夜晚将有大雨倾盆,但她没料到这雨有这么恐怖。
夹杂着大风,将山顶的树枝吹得东倒西歪。
李岩去把门口摆着的自助售货摊子收了,沈青则上楼去关房间里的窗户,给李岩拿了块毛巾下来。
仅仅出去了一小会儿,他身上就湿哒哒了。
沈青给他大致地擦了擦,担心地说:“这么大的风,我那棵小枇杷都要被吹断了。”
李岩道:“我出去看一下。”
“别,雨太大了。淋湿你不如淋湿它。”
“没事,很快。”
他还是出去了,到屋外那片地里去看了一眼。
枇杷苗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茎杆细细长长,在风雨中竟然还挺立着,只是倾斜了一点。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