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安史叛乱后,唐玄宗逃往四川,叛军攻陷两京,大举搜捕文武朝臣和宫嫔乐工。“禄山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在长安西内苑),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列于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青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青于戏马殿,肢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郑处晦《明皇杂录》)。当时诗人王维正被叛军关押在长安菩提寺中,听到这件事后,曾作过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出于对玄宗的忠诚,梨园弟子纷纷逃散,宁可流离失所,不愿落到叛军手中,不少人在战乱中死去。“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杜甫晚年,曾多次听过流落在外的梨园弟子的演唱,如“高宴诸侯礼,佳人上客前。哀筝伤老大,华屋艳神仙。南内开元曲,当时弟子传。清歌声复转,满座涕潺湲”(《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这几句诗,就是在夔州柏都督筵上,听梨园弟子李仙奴歌唱而作的。代宗大历二年(767)十月,杜甫在夔州别驾元持家中观看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只觉舞姿矫健,神采飞扬。一问,原来是公孙大娘的弟子。当时公孙早已去世,就是她的弟子,也不年轻了。虽然李十二娘的舞技得公孙真传,颇有其师当年的风姿和气概,可惜生不逢时,已不可能再有其师那样的恩遇和声誉。她美丽的身影,只是在夔州这种僻陋之地,伴随着萧瑟的秋草,映照着凄凉的落日。这和公孙当年“一舞剑器动四方”的盛况,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在和李十二娘交谈后,诗人心有所感,不能自已,遂写了这篇名作。这首诗题为观李十二娘舞,但所写重在公孙大娘舞,而其意实不在舞。“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详注》引王嗣奭语)前人谓作诗本旨,全在最后六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唐玄宗墓泰陵在蒲城(今属陕西)东北金粟山,如今墓旁树木,都已长大,追思梨园全盛之时,恍然若梦。由于梨园弟子的命运和玄宗的命运,以及唐王朝的命运,在这特定的时期紧紧连在一起,故诗人从李十二娘今日的凄凉,想到公孙大娘当年的盛况,再想到一手创办梨园的玄宗,因眼前的遍地烟尘,感叹盛世一去不返,以乐极哀来的感伤,与五十年前的歌舞升平遥相呼应。“身世之戚,兴亡之感,交赴腕下”(《唐诗别裁》)。足下生茧,举步必慢,现在反而愁其太快,末二句写对此茫茫,百感交集,临别而不忍其去之状,极为传神。
昭君怨
昭君怨
前人说作咏史诗,若黏着一人,囿于一事,定非高手;须以己为主,别有怀抱,风神摇曳,俯仰感慨,方为绝唱。如果以此作为标准,衡量古今咏史诗,必然首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这组诗分咏长江三峡中的庾信宅、宋玉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和《秋兴八首》作于同时,并且享有同样的声誉。诗人通过吟咏这些位于三峡的古迹,这些曾在三峡生活过的历史人物,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清人卢世?说杜甫作这组诗,“以一身之全力,为庙算运筹。为古人写照,一腔血悃,万遍水磨,不唯不可轻议,抑且不可轻读,养气涤肠,方能领略”(《杜诗详注》引)。
昭君村(即今湖北兴山县宝坪村)在香溪上游,是西汉王昭君的故里。王昭君,名嫱,晋时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关于昭君的记载,最早出自《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后来在《后汉书?南匈奴传》、《西京杂记》、《琴书》中,又增添了不少内容,形成一个动人的故事。汉元帝时,昭君被选入宫中,因宫女太多,不能一一召见,汉元帝就叫画工毛延寿替宫女画像,再从画中进行挑选。许多宫女都用钱贿赂毛延寿,希望他能将自己画得漂亮些。只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这样做。毛延寿就把她画得很丑,为此昭君一直身居冷宫,心中郁郁不欢。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昭君自请嫁给单于。辞行时,元帝发现她的美貌为后宫第一,十分后悔,本想把她留下,又怕失信匈奴,只得忍痛割爱,一气之下,将毛延寿杀了。昭君到匈奴后,生了一个儿子,立为宁胡阏氏。单于死后,昭君上书成帝,请求回国,成帝命她入乡随俗,于是又嫁给单于前妻的儿子,生了两个女儿,以后就死在塞外。据《一统志》,昭君墓在古丰州西六十里(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传说塞北多白草,唯独昭君墓常青,故称为“青冢”。墓表和汉代帝王陵墓,颇多相似之处。
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历代作家所喜爱的题材。当然,由于各人的立意不同,因此所表现的昭君形象,也有所不同。其中大多数作品,都写其离别的怨思,以及对汉朝无恩的怨恨。自唐以后,诗人开始在这陈旧的题材上翻新,如储光羲的《明妃曲》,写单于对昭君的体贴:“胡王知妾不胜悲,乐府皆传汉国词。朝来马上《箜篌引》,稍似宫中闲夜时。”白居易《王昭君》,写昭君对汉帝的思念:“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王安石的《明妃曲》,写家人对昭君的劝慰:“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