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客观地看,由于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北宋初年的文化积累直接承继的是后周柴氏留下的老底子。据陶懋炳说:“后周建国后,制礼作乐,刊印经籍,访求图书,提倡文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41)宋王溥《五代会要》(卷8)更集中记载了后周图书刊刻建设的诸多成绩。早在932年(后唐长兴三年),冯道雕印《九经》,久而未成。后周建立后,终于刊刻成了“九经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955年(显德二年),后周又将校勘《经典释文》30卷雕成印板。如此等等,不一而述。

北宋取代后周建国,后周重视文化建设与书籍印刷的事实,对于北宋统治者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据说,北宋灭后蜀,蜀宫人入内。赵匡胤见其铜镜背有志“乾德“,不详其意。问大臣窦仪,乃知前蜀有年号曰“乾德“,与太祖年号相同。于是赵匡胤高兴地说:“作相须读书人。“(42)中原政权向来以“中国“自视,赵匡胤武将出身,虽重文治,对西蜀、江南的社会、文化的实际情况却知之不多。北宋建国对书籍印刷的大力提倡,主要源于其所熟知的后晋、后唐、后周以来的文化成果。后周以来国子监多次大规模《九经》、《经典释文》等典籍印刷,对于后来北宋朝野书籍印刷风气的形成不可谓关系不大。此外,为了访求书籍,鼓励民间献书,后周还制定了相应的文化政策加以保证。956年(显德四年)正月,周世宗下诏:

史馆所少书籍,宜令本馆诸处求访补填。如有收得书籍之家,并许进书人据部帙多少等第,各与恩泽。如是卷帙少者,量给资帛。如馆内已有之书,不在进纳之限。仍委中书门下,于朝官内选差三十人,据见在书籍,各求真本校勘,署校官姓名,逐月具功课申报中书门下。(43)

事实上,后周这样的政策在北宋建国以后都得了很好的继承。从那以后,求书、献书逐渐形成制度和风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以下简称《长编》)载:“太祖乾德四年闰八月,诏求亡书。凡吏民有以书籍来献者,令史馆视其篇目,馆中所无则收之。献书人送学士院试问吏理,堪任职官,具以名闻。是岁,《三礼》涉弼、《三传》彭干、学究朱载皆应诏献书,总千二百二十八卷,命分置书府。赐弼等科名。“(此据《会要》)

此外,《长编》(卷22)又载,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癸酉,诏:“诸州士庶,家有藏医书者,许送官。愿诣阙者,令乘传,县次续食。第其卷数,优赐钱帛,及二百卷已上者与出身,已仕官者增其秩。“

由此来看,我们研究北宋的印刷文化传承,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后周打下的基础。而后周对于北宋书籍印刷的影响,我以为还只是制度和风气方面的。以前述刻印儒家典籍为例,后周以来国子监刊刻儒家典籍的惯例就一直延续到了宋朝,为南北两宋所继承。然而,谈到五代对北宋文化与文学的影响,不可忽略的还有当时的南方诸国。

一、五代时期江南的政治经济形势

南方诸国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与当时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的形势相比,五代之于北方,其战争之惨烈尤甚。北方战乱对经济、文化的破坏甚于南方,其结果直接导致北方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移民被迫逃到局势相对稳定的南方。对此,安徽大学郭琳也认为:“五代十国时期,北方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几乎‘无岁不战争’,这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繁荣的中原文化也日益暗淡,而号为蛮夷之邦的南方,文化日盛。“这才导致当时北方流民的主要逃亡趋向有“漩涡式“和“直线式“两种,其中尤以“直线式“逃亡最显著。所谓“直线式“流亡,即是从北方向南方迁徙,不再回归故里。(44)

当然,客观地说,在五代时期,南方的战乱也有惨烈者。在九世纪末,杨行密与秦彦、毕师铎为争夺扬州,在江淮一带攻伐一度形成拉锯之势。《旧五代史》(卷134)载:光启三年(887)十月,杨行密攻陷扬州城时,“城中食尽,米四十千,居人相啖略尽“。《新五代史》(卷61)的描述更为触目惊心:“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45)

战后,扬州“城中遗民才数百家,饥羸非复人状“。随后杨行密又与孙儒、钱镠等在淮扬一带,攻伐不断。为此,邓广铭说:“九世纪末,江淮之间先后有高骈部将的厮杀,秦彦、毕师铎和杨行密等人的相互争战,一连六七年都处在战乱的灾祸当中。“(46)战争的结果,导致这一地区“六七年中,兵戈竞起。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幅数百里,人烟断绝“(《旧五代史》卷134)。北宋司马光说:“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及经秦、毕、孙、杨兵火之余,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资治通鉴》卷259)此后,“为了自存,杨行密、徐温进行了以后梁、吴越、江西为对手的兼并战争。然而客观地说,当时吴的存在,阻止了朱全忠等的南下,起着保障南方不受北方战乱侵扰的作用“(47)。因此,总体上说,南方这样的攻伐相比于北方,在持续时间上相对要短,且次数频率也大大少于北方。此外,南方战后经济的恢复由于经济发展的保障,也快于北方。据史载,江淮富庶之地,经过六年混战,民生凋敝。时杨行密感到用度匮乏,大臣高勖建议说:“兵火之余,十室九空,又渔利以困之,将复离叛。不若尽我所有,易邻道所无,足以给军;选贤守令,劝课农桑,数年之间,仓库自实。“(《资治通鉴》卷259)最终,杨行密采纳了这一建议。《旧五代史》(卷134)也记载,为了改变荒凉的现状,杨行密一方面“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另一方面,“搜兵练将,以图霸道“,对付北方朱温的军事压力。结果,“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资治通鉴》卷259)。而南唐史温《钓矶立谈》也记载:“吴王(48)称号淮海时,广陵殷盛,士庶骈阗。“此记载似乎是说,不到十年,扬州城就重现了昔日的繁华景象。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