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引论“的第二节《 重新认识红楼梦 》就直接切入了脂批本与程高本的具体差别。首先还是版本问题。脂批本《 石头记 》是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抄本,高鹗修改过与程伟元联合刻版的程高本《 红楼梦 》又简称为高本或程本。第二节首先说:“还是先从版本说起:高本与真本的分别,除去因为不懂原文而荒唐可笑的妄改和在情节上大段的增、删、改写以外,字句的差异,罄竹难书。我校对过了戚本、庚辰脂批本和程甲乙本,发现后者几乎没有一句话是完完全全为曹雪芹原文的。没有看过真本全文的,无法知道高、曹的文笔手法,分别究竟何在。“下面举了小说中的不少具体的句例,并联系清初旗人的文风,证明曹雪芹“溽染旗内宗室文人习惯甚久,笔墨亦相似“,而程高本乱加篡改。“要想尊重曹雪芹,首先应该恢复他的文字,此其一。“
第二,就是作者写小说的“生活来源“问题。“要想了解曹雪芹小说的主旨,猜谜固然万不是办法,驾空辩论也还是徒劳无益,我们首先必须切实了解他的整个家世历史,时代背景,社会环境,那些谜便不猜自破。……要想了解《 红楼梦 》,历史考证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也就是本书想尝试的一点工作。“
这两点,版本与作者问题,自然是承接了胡适和俞平伯开创的“新红学“的基本立场。周汝昌不同于胡、俞的是,他把版本与作者问题的考证与《 红楼梦 》文本的“思想“和“艺术“异常自觉而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因此对于两种不同版本《 红楼梦 》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之差异,就有着更为切肤和深刻的感觉,对于作者的背景情况,也有着更加宏观的历史、社会的视角和深入的考察。
在大量占有和研究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周汝昌特别强调曹雪芹“极其特殊的环境背景“,他总结出了曹雪芹“三种稀有的结合“。哪三种结合呢?“第一,他家的地位是奴隶和统治者的结合。曹家是‘包衣’身份,换句话说,就是旗人对满清皇帝自称的‘奴才’;但同时他家上世作织造的却又是‘呼吸通帝座’的眼线——坏一坏,爪牙。……第二,他的家世是汉人与满人的结合,他家的人实兼具有二者的特性与特习。……第三,他家落户于江南已经六七十年之久,到曹雪芹出世,早已与江南土著无异,这又是北人和南人的结合。“
人缘履痕雪泥鸿爪三十而立(9)
周汝昌认识到,由于这三个特殊的结合,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所谓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文明,曹家都享受到他人不能想望的极峰。这个独特而奇异的条件,别人不能同时具备,因此也就万万不能和曹雪芹相同,或相比。也因为如此,曹雪芹见闻的丰富,局面的阔大,别人也就少有能和他抗衡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加上曹雪芹自由进步的思想,清新开朗的性格,高超宏丽的文学才能,才产生了一部惊动当时、风行后世的《 红楼梦 》。
这三个特殊的结合,究其实际和本质,其实就是说,曹雪芹和《 红楼梦 》的产生,乃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机缘,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很难遇到的多种因素的巧妙凑泊、结合。研究《 红楼梦 》,并不仅仅是研究一部小说,研究曹雪芹,也不仅仅是研究一个作家,而是研究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一种非常特殊的遭际遇合,一种在历史上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华文化之文、史、哲、真、善、美并驾齐驱的辉煌创造。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