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第 89 章 建作坊
“不是, 叔,您听我说。我刚才那是……”刘力想解释,却发现自己还真没啥正经理由。当然, 那手是老早就松开了的。若不然, 秦百福的拳头就得杵到他脸上。
“是是是, 是啥?本来定亲了, 就不该总见面,考虑两家离得远, 这才让你们多见了几回。没成想你倒蹬鼻子上脸, 步步欺人了。”秦百福背着手,边往屋里走边数落。说完, 他还瞪了秦雅一眼。
秦雅笑眯眯地在一旁看着, 寻思她爹是不又联想到啥了?这几天他可不光对秦大川好得出奇, 对自己也不像以前似的, 一天都说不上几句话。
至于秦百福瞪的那一眼,她压根就没放在心上。她是女儿家,在这世道,若有些事太主动了是要遭人议论的, 就算是乡下, 有些规矩也是要讲的。说亲时,女子甚至都不能问上一句, 都凭父母做主。
不过这里是关外, 和关内相比,风气要开放得多, 对女子的约束也要少得多。据她所知,这村里头那定了亲的男女,反倒走动得要多点。至于双方父母, 也都看得开,说什么成亲前多走动走动,等成了亲也能熟络点。
只是秦百福并不这样认为,他自有一套规矩,不管关外这边啥样,自家还是得守这规矩。
刘力支吾了两声,也不吭声了。他想得挺开,说就说两句,等气散了也就没事了,大不了他这几天都不来了,等过上一阵再来。
只可惜他想得挺美,等真过了几日,秦雅却没闲工夫了。因那作坊的事有了着落,三方都签了契。张发财也早在村里选定了位置,找人算了个日子,作坊就开始动工了。
建作坊的原料早就拉了过来,都放在了空地上。盖房子就要先打地基,挖地是个辛苦活,但对常年干农活的农家汉子来说,这根本不算个啥事,再说了,这天天挖地人家还给工钱呢,那不得更使劲了。
因现下地里的苗还没长出来,庄户人家都没什么事要忙,所以来挖地基的人不少。没过几天,那围墙地基就打好了。接下来就是屋子的地基。打地基之前,那盖房子的师傅先来把各处房屋给规划了一下,哪里是门,哪里是屋子,各个屋子都要盖多大,人家都有自己的打量。
至于东沟村人,就只等着师傅咋说就咋干。等各处都划好了,众人就开始挖地。等地挖好了,还要夯地。石硪放到中间,每人手握一根麻绳,只等喊号子的人一声令下,众人一齐抬起石硪,将石硪荡向高处,然后顺势让它自然落下,依着惯性让它砸到地面上。
每次石硪落下,都会将地面砸出个大坑,这样重复几次,那地面就能夯得结结实实,踩上一脚,像那石头一样硬实。
地基打好了,就该砌墙了。这就不是村里人能干的活了,这得专门的石匠才行。不过这样也好,汉子们正好趁这个机会歇歇乏。这时候盖房子可都是凭力气,什么机器都没有。
作坊的工地上一片火热景象,秦雅也没闲着,她这几天正在招工。
自打张发财给村里人说了作坊的事,村里的女人们就都动了心思。别看东沟村人少,只有三十几户。可哪家人都不少,总不能每家每户都能去做工。有那脑子快的,先别人一步去了秦家,想先探探口风。
奈何秦家除了秦雅,其他人对这事是一问三不知,他们知道的可不比别人多多少。再者,作坊里做的是吃食,所以招人尤其要慎重。而且,这作坊里的人也不能只招秦家村的人。王掌柜和常家也都要出人。
村民们虽说对此有些许不满,但也都能体谅,毕竟这作坊也不是秦家一家的,人家那还有两家出了大钱的。纵使有那愤愤不平的,也早被张发财给压制住了。他可不能让这几个坏了心思的把村里的财神爷给气跑了。
秦雅对早先招的那几个妇人印象很好,她家做了好几回香肠,人家一次也没往外透过口风。所以这回招人,她就让这几个妇人给介绍几个。早在签契的时候,三人就定好了,在东沟村招十个人做香肠,另两家一家再出五人。若后头生意好了再加人。
除了这十个人,还有那看门守夜的,打扫院子的,运货送货的,都是从东沟村招的。至于管事,自然是王掌柜和常家各派了一个,东沟村也出了一个。张发财举贤不避亲,推举了儿子张田。他也是想着,若到时人员不好管理,有自家人在,那些人总不好做得太过。
对于张发财的做法,王掌柜和常志飞自然是没有什么不满的,有村长的儿子坐镇,东沟村的人想必轻易不敢起啥幺蛾子。至于他们这边的人,自然由他俩负责。
因这回只招十个人,且这里头还有秦家先头雇过的几人,所以实际上作坊并没招几个人。秦雅担心其他人家心里不满,除了给那没选上的人都挨个登了记,若后面需要人手,就优先从这些人里出。她还想了个法,那看门、扫院子的人手,大多都是从那没选上的人家出的。
这样一来,即使女人们没被选去做香肠,可家里的男人们有了活计,这心里总能舒坦点,也就不惦记着去闹哄了。
把人招来还不算完,还得教她们灌香肠。若是还依着早先用漏斗的法子,那速度还是提不上来。秦雅在心里回忆了一下那灌香肠神器的样子,画了个图样,让秦大川带着上县里找王掌柜一趟,让他找人问问能不能做出来。
没想到王掌柜的办事效率还挺高,才过了几天,这工具就给做好了。且他还是自己过来的。作坊都快盖好了,他派去的管事也是每日里都给他汇报,可他终归放心不下,就趁这个机会过来看看。
除了那灌香肠工具,他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临来前,苏掌柜让他给捎样东西。他进了秦家村,连作坊都没去,就去了秦家。
他怀里揣的可是银票,虽说里头装的多少他不知道,可他知道东家靠着那方子也建起了作坊,就过年这段时间就赚了不少银子。没看苏掌柜见他时,笑得脸上那褶子都快把眼睛挤没了。他对苏掌柜那是相当了解,那人一抬屁股,他都能知道放的啥屁。这老东西,还上他跟前显摆来了。
因家里人多,秦雅也没敢打开看,只把信封放到柜子里锁上。因为招人的事,家里总是断不了人,反正银票也到了手里,早看晚看也没区别。
等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闲聊的时候,秦雅上柜子里取出信封,拿出银票,放到桌上。
“姐,你发了!”最先开口的是秦大川,他看到银票上的数字时,先是睁大眼睛,接着就喊了一句。
陈氏和秦百福看到了,倒是呆了一下,接着就沉默了。陈氏是打从心底为闺女高兴,女儿家手里有了钱,这过日子底气可就足了。秦百福则是有些被打击到了,他累死累活忙活这么多年,竟和闺女一年挣得差不多,不,还不是一年,只有半年多。
往常他总说,庄稼人只有种地才是根本,所以老三两口子出去摆摊时,他还说教了一通,觉得俩人这心思都没放在种地上,家里早晚得饿肚子。可老三两口子自打出去摆摊,不说挣啥大钱,可日子却也宽裕许多。
等到了关外,又听说了儿子闺女摆摊的事,竟比种地挣得还多。现在又知道了,除了香肠,闺女还做了别的买卖,他只觉自己这脑子有些不够用了,都反应不过来了。
至于小天冬,他和秦大川一样,看到银票就是惊讶了一下,后头也就没关注了。他只知道这钱挺多,没看秦老爹都呆住了吗。只要大丫姐赚钱了他就高兴。
他今年七岁了,再读上五六年书,就可以去考童试了。若他能一路往上考,能考上秀才、举人的功名,就可以庇护大丫姐了。别看大丫姐赚了这么老多钱,他可晓得,其实大丫姐胆小得很,若不然也不会老想着直接卖方子了。
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样米养百样人,啥人都有,自是不缺那眼红心黑之人。只有他变强了才能护着大丫姐,到那时,她就不用老是怕被人算计了。
天冬越想越激动,直把拳头都攥得紧紧的,像是要寻人打架一样。
“天冬,你咋了?”
“没啥,就是想到点事。”
人家不说,秦雅自然不好多问。别瞧人小,心里也得有些小秘密,她可不能做那刨根问底挖人秘密的事呀。
半月后,作坊建好了。只差上梁了。这上梁也是极有讲究的,关外这边上梁要派发喜饽饽,还要中午摆宴席。头一天,陈氏和秦雅就在家里做好了饽饽,晾凉了都给用纸包好,至于糖果则是常家派人送过来的。喜饽饽和糖果早在头天晚上,就给装到了斗里,只等上梁时吊上去。
临近午时,人们拿出事先买好的红布,足足有八十八尺,这里人都管这个叫拖地红。拖地红是要挂到房顶上,直接拖到地面的。木匠爬到房顶,把装着糖果和喜饽饽的斗提到房顶,只待鞭炮一响就开始往四下撒。
抢来的喜饽饽和糖果大多分给了小孩子,谁不巴望着自家孩子能沾点喜气呢?
此时,宴席早已摆好,只待上桌。做生意的都图个喜庆,所以全村的人都给请了过来。各家都拎着板凳和碗筷,寻了相熟的人家坐到一起,就等着上菜了。
这回的席面和往日村里的席面不同,村里头一般都是办事那家自己借碗筷和板凳,但作坊的管事对村里人不熟悉,怕弄错了不好,就和张发财说让各家自带家伙事,吃完了再带回去。
张发财自然是没有不同意的,有席面可吃,还讲究啥呢?况且只是板凳和碗筷,就是那五六岁的娃娃都能拿得动。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