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托尔斯泰象往常一样,力排众议,他认为俄国没有必要派志愿军去同土耳其人作战。

“斯拉夫人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直接受压迫的感觉,”列文(托尔斯泰)证明俄国民众不关心塞尔维亚人同土耳其的战争时说道。

卡特科夫要求修改。

“原来卡特科夫不同意我的观点,”托尔斯泰1877年5月

·397·

22日从雅斯纳雅·波良纳写信给尼·尼·斯特拉霍夫说。

“这也是势所必至,因为我批评的正是他那样的人,他吞吞吐吐婉转地请求我把这儿改得温和一些,把那儿勾掉。我对这厌烦透了,已经向他们声明:如果他们违背我的意愿,不按原稿发排,那我将不在他们杂志上发表任何东西。”托尔斯泰于是接受斯特拉霍夫的忠告,决定将小说最后第八部另出单行本。

小说问世,大为成功。莫斯科和彼得堡纷纷议论《安娜

·卡列尼娜》,一如通常,有的赞扬,有的批评。托尔斯泰不愿受赞扬的腐蚀影响。他牢记帕斯卡的钉子腰带,常常及时想起,心中暗自按按那根腰带。……这年春天,斯特拉霍夫寄给他一批赞扬《安娜·卡列尼娜》的文章,他连翻都没翻阅就付之一炬。

话虽然如此,他还是在致尼·尼·斯特拉霍夫的信中写道:“《安娜·卡列尼娜》最后那个片断的成功,说实在的,使我高兴。我完全没料到会有这种情况。”

屠格涅夫迫不及待地等着小说问世,读过之后就赶忙向其他文学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不喜欢《安娜·卡列尼娜》,”他给诗人波隆斯基写信说,“尽管其中也可以读到某些真正灿烂辉煌的篇页(赛马、割草、打猎)。但是总的来说,写得别别扭扭,散发着莫斯科的气味,流露出老处女情调,具有斯拉夫派作风习气和贵族派头,等等。”

可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却写道:“《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当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作品可以与之媲美。”

·398·至于托尔斯泰的友人斯特拉霍夫与费特的热烈赞扬,就

更不待言。费特在致托尔斯泰的一封长信中,论及这部小说

时写道:“描写分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艺术家的胆量。要知

道自从创世以来谁也不曾这样写过,而且今后也不会有人这

样写。一些傻瓜叫嚷什么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可福楼拜的作

品里一切都是理想化的。当我读到有两个小洞口,直通人的

精神世界,我读到终归于涅槃的时候,我不禁跳将起来。这

是两个可以看得见而又神秘的窗口:生和死。但是他们哪儿

懂得这个!……”

1875年5月7日,斯特拉霍夫写信给托尔斯泰说:“《安

娜·卡列尼娜》每一部问世,报刊上就急忙报导,议论纷纷,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