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到了第二天,巴金听朋友们谈起叶非英,说他身上有病不肯治,工作忙得连吃饭时间都没有,更没有时间考虑结婚成家,像个苦行僧一样过日子,却与学生很谈得拢。“耶稣”的称号就是这样产生的。巴金很钦佩他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临行时听他说学校很希望能增添一些图书,巴金就给他捐赠了两箱书去。朋友们把巴金送到船上,巴金又把剩余的旅费交给他们,要他们转交给“耶稣”,让他抓紧时间看病。等巴金回到上海,“耶稣”却来信说已把钱用来帮助一个贫苦的学生。巴金对叶非英拖延治病,强调“工作更重要”的主张,并不完全同意,但对他的工作精神相当感动。巴金佩服他,但并不想学习他,因为巴金总觉得从事文化建设工作,眼光要放得更远一些,更要有水滴石穿数十年如一日的决心,单靠舍命“拼博”是不够的。

在黎明中学结识的另一个朋友是后来成为我国著名散文家的丽尼。他的故事也是很动人的,他与巴金的友谊也是很长久的。巴金在三十年代初所写的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正是根据在闽南时期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写成的。当时巴金听晋江书店一个姓沈的朋友谈起,说有个少女,是巴金小说的读者,最近病在床上,不知是何原因,精神有点失常,他问巴金是否可以去看看她。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巴金就与两个教书朋友,踏着泥泞的田间小路,去那个姑娘家访问。到了那边,一看那屋子,显然是个大户人家,但那姑娘却躺在这个庄院的一间阴暗的房子里。对他们的来访,她说了两声“谢谢”,然后只是微笑。她不过二十岁左右,容貌端正,脸色有点憔悴,身上盖着一条薄被。看到他们,她从床上坐起来,对他们的问话,什么都没有回答。当他们告辞时,她的双眼却噙着晶莹的泪花。据说她父亲正逼着她停学,要她与一个不相爱的男人成婚。没有多久,她就发疯去世了。这给巴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故事,对他说来是非常熟悉的。他想起自己的成都老家的那些亲姐妹和堂表姐妹们。

过了几天,巴金在学校办公室帮忙料理一些事务,因为暑期就将过去了,学校正忙着新学期的学生注册报到,忽然看见一个活泼秀丽的姑娘跑来,要求办理注册手续。人家说她姓吴,是个归国华侨。她口齿伶俐,行动迅捷,很快就把手续办好,没有多少时间就离开办公室,却给巴金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等到巴金回到上海,忽然传来一个消息,说那个姓吴的姑娘爱上了学校里一个姓郭的教师,那个教师便是巴金的朋友丽尼。他比巴金还小三、四岁,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接受这个南国少女的爱情,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且也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情投意合上,并没有什么行动。但是给吴姓姑娘的家长知道,竟引起非凡的不满,原来他们早给她挑选了个未婚夫,这个未婚夫正是这个学校的校董,当地有钱的老板。他们给她一种压力,并订出婚期,强令她与丽尼断交。同时并通过社会舆论,把丽尼逐出学校。丽尼只好跑到鼓浪屿朋友家中去避难。而姑娘却不屈服,她在婚期将近的时候,乘着天下大雨,人们不及防备之际,逃出家乡来鼓浪屿,要求跟着他到天涯海角,去做比翼双飞的同命鸟。但是丽尼想到自己是个身无分文的流浪人,是否能保证这个出身富家的少女永远不吃苦,自己心中没有把握,而且社会舆论和专为有权势的人服务的社会法纪对他来说,都是个可怕的压力。他唯恐自己承受不了,因而竟然没有接受这个姑娘的请求,委婉地辞谢了她给他的爱情。悲剧等待着这个姑娘去扮演主角:她跑回家中,像一朵刚开的鲜花,在一场风雨中憔悴地死去。

巴金听到这个故事,就凭着自己在晋江所得到的有关这两个姑娘的印象,加上自己家的一些堂表姐妹们不幸的遭遇,写成了一个以爱情为题材的中篇,他对人说:“那个女郎疯狂了。悖谬的社会制度,不自由的婚姻,传统观念的束缚,家庭的专制,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正在开花的青年灵魂!我的二十几年的岁月里,已经堆积了那么多的阴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一样的笑里,我看到了过去一个整代的青年的尸体。我仿佛听见一个苦痛的声音说:”这应该结局了‘!“

那时《中学生》杂志恰好正在连载他所翻译的匈牙利作家尤利。巴基的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他就把自己写的这个中篇爱情故事起了个相反的题目:《春天里的秋天》,并为它写了一篇短序,最后一句是: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