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在控制与放任之间是否存在折中的可能?有人认为艾森豪威尔总统(1953—1961年)做到了这一点,而他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里根的风格。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家弗雷德·格林斯坦(Fred Greenstein)对艾森豪威尔的日程安排进行了研究,发现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总统,低调地对重要而复杂的事项进行决策,却将成绩归功于他人(有时是责备)。格林斯坦称其为“幕后控制型总统“(hidden-hand presidency)。例如,在 1954年,面对是否出兵援助法国在越南的战争这个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参议院领导人召集到白宫。他知道他们会非常谨慎,因为当时美国刚刚结束了不受欢迎的朝鲜战争。参议员们反对美国出兵,艾森豪威尔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想出兵,但看起来却像是参议员们作出的决策。
罗斯福总统(1933—1945年)的执政风格被称为“审慎的混乱“(deliberate chaos)。他成立了大量机构和咨询机关,其中一些的职能存在交叉。总统让他们相互争执,困难的、重要的决策由自己拍板,其他的事情则任由下属们处理。这也是一种介于控制与放任之间的折中风格。克林顿借鉴了这种自然而又颇具创造性的风格,但在作出政策决定时,他更愿意使用控制性的方式。小布什总统更像里根的风格,确定一个方向,然后交给下属去执行。奥巴马看起来有点像卡特的风格,批评人士指责他优柔寡断,作出决策的时间过长。
内阁
行政首脑依赖内阁的协助。一位内阁成员领导一个重要的行政部门,美国称为“department“(部),其负责人称为“部长“(secretary);大多数国家称为“ministry“(部),负责人称为“大臣“(minister)。美国内阁较为精简,只有15个部门,欧洲国家一般都有20个甚至更多部门。
美国内阁各部的规模扩张很缓慢,总是伴随着很多争论,因为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和必要的预算。在美国历史上,大部分时候内阁部门不到10个。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住房与城市发展部、交通部、能源部、教育部、退伍军人事务部和国土安全部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增设的。在欧洲,行政首脑可以随意增加、精简、整合或重新命名内阁部门,议会也习惯性地视其为一种行政权力。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西欧国家增设了环境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则比内阁各部要低一个层次,环保职责分属该机构和其他几个部门。
内阁的合适规模是什么?这取决于体制的构建方式和公众的期望。美国奉行“小政府“和“让市场作决定“的原则。当这种状况导致失衡现象时如农场主破产、工人失业及商业萎缩,美国政府增设了农业部、劳工部和商业部。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增设了能源部。慢慢地,美国内阁的规模已接近欧洲国家的规模。
谁在内阁中任职?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