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秦国有着依靠外来人才而富国强兵的传统,商鞅是卫国人,张仪是魏国人,李斯则是楚国人。

楚国和秦国正相反。“楚材晋用“之说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典出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五四七年),蔡国的公孙归生和楚国的令尹(相国)子木的一段对话。归生(即子声)那一年参加中原各国调停楚国、晋国之争的国际斡旋活动,从晋国回来后,直接去了楚国。令尹子木招待他,闲聊时问了一句:“晋大夫与楚孰贤?“意思是据你观察,晋国的那些大夫和楚国的大夫比,哪一国的贤能更多?

归生的回答是:“晋卿不如楚。“这是给楚国令尹戴一顶高帽。“卿“是高于“大夫“的官员,一般指相国、司马、司徒这种顶级官员,而且在春秋时期,卿往往是世袭的。子木听这话自然高兴。谁知道归生话锋一转:“其(晋国)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段话告诉子木,晋国大夫那个级别(有点像一个公司的中层干部,是关系企业兴衰的骨干阶层)则多是贤能之士,几乎都可以当卿这类高官。但如南方产的杞树、梓树和皮革,多是楚国输送过去的。

子木听这话后,很尴尬,不甘心地问了一句:“夫独无族、姻乎?“意思是说晋国这些贤大夫中难道就没有国君宗室和姻亲么?

归生回答说:“虽有,而楚材实多。“一点也不给子木的面子。这人才资敌,让当国的令尹子木情何以堪。然后归生说了一大段话分析“楚材晋用“的原因:

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

这段话的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赏赐不乱刑法不滥。赏赐太乱恐怕赏赐到坏人;而刑罚太滥恐怕会伤及好人。如果不幸事情做过分了,宁可乱赏而不能滥刑。与其伤及到善良的人,不如让奸邪的人得到赏赐。此番话包涵古朴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现代社会的法治原则相近。即宁纵勿枉,宁可让坏人得到好处,也不能让好人被冤枉,这和专制社会“宁愿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刑法原则完全相反。

接着,归生举了一系列因“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的例子。比如:比如文公十年的子仪之乱,析公逃到晋国。在楚、晋两国的绕角之战中,晋军扛不住了,准备退兵逃走,析公说:楚国军队轻佻而不坚韧,如果多擂鼓壮威,晚上合兵夜袭,楚国军队肯定会溃逃。晋国听从其建议,果然。宣公十年楚国有若敖之乱,伯贲的儿子贲皇逃到晋国,晋国国君将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部)赏赐给他。鄢陵之战时,楚国大军气势汹汹,在晋军面前布阵,晋国一看对方强大又准备退兵。贲皇说:楚军的精锐在中军,王族子弟在这里面。若坚壁清野,让栾书、士燮佯败引诱其进攻,让荀偃、郤锜兄弟进攻对方子重、子辛的左军,我军剩下的部队集中力量攻击楚军中军的王族,楚军必败。结果是“晋人从之,楚师大败“。

归生对子木费这么多口舌,乃是有所图,他想帮他一个朋友的忙。他和楚国大夫伍举——即伍子胥的爷爷,是好朋友,伍举娶了申公的女儿,申公叛逃,有人向朝廷进谗言,说是伍举护送老丈人叛国。伍举害怕被惩罚连夜逃往晋国,在经过郑国时和正往晋国出使的归生相遇,两位好友吃完饭后,归生说:你先避避风头,我会想办法让你平安回到楚国。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