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答《时代周报》:历史研究作为志业

答《亚洲周刊》:回看国共六十年

答学生:“王实味叙事“是如何形成的?

王实味的表达和体制化力量的反应,建构起现代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和集体主义体制紧张性关系的经典叙述。

王表达的中心议题就是左翼知识分子以党的道德化的理想批评现实中的反道德化现象。具体而言,就是在平均主义的结构中表现出对“特权“问题和“权力异化“问题的焦虑和敏感。

共产革命是以追求建立一个“平等的新社会“为号召的,为此专门设计了“供给制“,中国革命中的军事共产主义供给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具有神性意味的共产生活方式,产生出巨大的动员功用和精神感召的凝聚能力。它告诉革命者,天下的无产阶级是一家,作为一种新文明,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金钱物质“的排拒,革命者不要“金钱物质“,但作为一个革命党,它又需要“金钱物质“,这是革命的“最高律令“。

但是这其间存在着悖论:现实中存在的等级差序是从思想转化为制度的必要建构,但在另一方面,又冲击共产革命的核心价值“公平“。过去,这两者的关系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到了王实味,他把这模糊地带截然分开,并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冲击了革命的“意义“系统,这使得王终于被“轧出“。

王实味事件是“规训和惩戒“模式的初步形成和操练,从此思想改造和组织处理依据这些规则开始运行:

1.以阶级出身为标尺判别思想纯化,阶级立场问题的突出强调;

2.观点和方法问题的派生;

3.在对“反革命分子“斗争和处理时,对越过底线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王实味成为第一个被冤枉者。

王实味事件的又一后果是促成了左翼知识分子的新身份认同:左翼知识分子是无可争议的革命者;可是他们又带有旧阶级的烙印,是需要永远改造的群体。

他们中的多数人接受了自己的这种新身份,并从中获得了满足和快乐。[1]

延安时期对王实味的批判是公开进行的,《解放日报》上曾刊有大量的批判文章,温济泽的《斗争日记》就是最先在该报发表的。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