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换言之,江南拖欠钱粮不假,然而不得不拖、不得不欠,因为负担太重,根本无法完成。负担这么重,有三个原因。两种可以摆到桌面上,一种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一,开国之初,多处用兵,南方和西部皆待大定,也即康熙上谕头一句所说:“钱粮系军国急需”。第二,江南为天下财赋所出,他省经济生产远为不如,故为朝廷所特别倚重,这倒不独清朝为然,在明代也如此。最后一条,不能拿到桌面上来,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东南乃前朝势力最顽固地区,在满清而言,加重负担乃有意为之,严苛其政以收打压、降服之效,在当地绅民而言,一方面不堪重负,一方面也确实不肯逆来顺受,有反抗情绪。总之,事情表现于赋税,实质还是政治。

对撼和冲突所以在辛丑年表面化,有其特殊原因,此即这一年,顺治朝结束而康熙朝开始。顺治皇帝虽为满清入中国后首任君主,却非所谓身怀“雄才大略”的一位,在位十八年,统治不曾达于“铁腕”程度。这也就是“遗民”处境何以一度还算宽余,不至于岌岌可危。比如刚才写到的钱谦益,反清情绪、态度乃至行为,都不甚隐晦,但状况大致平稳,有了麻烦经过疏通亦可化解(金鹤冲《年谱》所谓“多难,或以货免”)。黄宗羲是更明显的例子,他直接投身武装抗清直至顺治十年,其间虽遭满清三次通缉,但中止行动后也就不了了之,回乡从事著述至终。

辛丑正月,顺治刚刚驾崩,整个态势当即急转。继任者玄烨以八岁之龄,却显出了他父亲始终所不具备的“雄才大略”——继位仅二十天,就下达导致奏销案的新令,这是他六十一年统治生涯诸多重大决定中的第一个。从这时起,清朝将连续迎来三位“雄才大略”君主。康熙、雍正、乾隆,一个比一个铁腕。经过康、雍、乾三朝,遗民现象土崩瓦解,满清真正实现了精神思想方面的铁屋建设。

具体情节方面,还有一位煽风点火之人,他便是时任江南巡抚的朱国治。为逢迎旨意,朱国治编制了一份拖欠人员的庞大名录,其中多有虚报不实内容,“造欠册达部,悉列江南绅衿一万三千余人,号曰‘抗粮’。”[67]康熙大怒,令“十年并征”,要将十年来拖欠的一并征缴。试想,赋税之重,一年完额都难做到,十年并征如何可能?然而,朝廷用心也许本就不在可能与不可能,而在于借题发挥、借机发难。孟森指出“以积年蒂欠取盈于一朝,本非正体”:但朝廷当日实亦有意荼毒缙绅,专与士大夫为难。[68]

或许,这便是明知所令蛮不讲理、几无可行性,却断然行之的内幕。

这点醉翁之意,借若干离奇之例,窥之益明:辛丑奏销一案,昆山叶公方霭以欠折银一厘左官,公具疏有云:“所欠一厘,准今制钱一文也。”时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公盖为己亥(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及第第三人云。[69]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