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大宋的“和气”,在在皆是。

但“望都之战”失利后,真宗的“和气”多了一点凌厉。他吸取傅潜“拥兵自重”惩处不严的教训,开始总结此役的经验教训。

他对近臣说:“用兵当然会有胜败,但我听说此役临阵时,有人公然不保护主帅,还带着兵众率先逃跑。这事如果不推究治理,如何可以惩戒后来者!”

于是命令朝官专案调查。结果镇州副部署李福、拱圣都指挥使王升,因为没有救援王继忠而受到严厉惩罚:一个被削去官职流放封州(今属广东),一个被决杖配隶琼州(今属海南)。还用这个案例诏告、警戒诸路将帅。

王夫之的史论

“望都之战”中,战死的将士不少,朝廷对战死者家属做了妥善安排,所有战殁者的子孙都得到优厚抚恤。户部正在忙着为烈士们制定表格、调拨物资时,朝廷得到一个噩耗:名相李沆病死。

李沆,是传统史学评价极高的一个人物。

有意味的是,他与“敢以天下为己任”的名相们不同,他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建树,相反,往往都是其他官员试图有所建树时,被他抑制、按下不动。这样的人物也算名相吗?熟悉张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者型宰相,熟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苦干型宰相,熟悉张居正“福国利民之事,挺然为之”的改革型宰相,诸如此类,未必熟悉李沆这种类型的宰相。他的特点就是“无为而治”“清静无为”。

理解李沆,与史上人物比类,可以说到顾雍。

理解顾雍,就要说到王夫之,说到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读通鉴论》是王夫之评价战国到五代时期的人物、事件的史论集,《宋论》则是评价宋代三百一十九年的人物、事件的史论集。两书皆有令人惊叹的真知灼见。《读通鉴论》对顾雍的评价,就令人耳目一新。

在王夫之看来,三国之际,蜀汉因为奉行光复汉室政策,所以“义正”;曹魏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势强”;而东吴夹在中间,“义”不如蜀汉,“势”不如曹魏,但居然能与蜀、魏鼎足而三,这是因为东吴“有人”,而这个“人”最重要的就是顾雍。

顾雍就是史上居于相国之位的“天子之大臣”,可惜屈于时势,只能服务于偏安之邦。从史上为人称道的三代夏商周往下数,检点“大臣”能够做到像顾雍这样的,太少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