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真宗当初以寿王的身份做开封市长时,召毕士安为判官。从此真宗也知道了他的才干。等到真宗践祚,就任命毕士安做了开封市长。当时真宗身边的近臣,有人借着皇宫的势力,强取民间已经订婚的女人。此事被民女告到开封府。毕士安赶紧向真宗奏对,要求归还民女。史称“还之”。这个近臣史上不载,不知何人,显然有些势力。因为此事之后,随即有攀附近臣的官员为了讨好近臣,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在真宗面前诋毁毕士安。毕士安看清了局势,不屑于和这种人“斗法”,于是要求解除府事。真宗也认为他也许更适合居于清要之职,答应下来,毕士安做了礼部侍郎,再做翰林学士。

真宗很欣赏毕士安,每当朝官有人外放时,就要毕士安代替皇上对外放官员来一番“戒勖”,告诫、勉励。

当时正在选官校勘古籍,包括《三国志》《晋书》《唐书》等。于是有一些富有“道德癖”的小儒上书,认为西晋、东晋很多卑鄙、丑恶的故实,不宜于刻书流行世间。

此事甚大。小儒们的意见一旦被皇上采纳,诏令于馆阁文士间,那与“焚书”之害恐怕相去不远,更与抽毁古籍做成“洁本”的《四库全书》一案,具有了相同的文化浩劫性质。大宋,当此之际,成为一个“严重时刻”。

而真宗,也正在以道义治天下。小儒们的这个意见甚至打动了他。但是他还吃不准,于是来问宰辅。毕士安回应得正大而又机智,他说:“恶以戒世,善以劝后。善恶之事,《春秋》备载。”

史书上记录的恶事,足以警戒天下;史书上记录的善事,足以鼓励后人。善恶之事,孔子修《春秋》并不删汰,同样载诸典籍。

一番话,真宗大悟。于是下诏刊刻。

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志》《晋书》《旧唐书》等,就是这样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史上不乏各类破毁文物、经籍与传统的激进主义者,我称此类人物为“文化罪人”;史上也不乏各类看守文物、经籍与传统的保守主义者,我称此类人物为“文化恩人”。毕士安此举当得“文化恩人”的称誉。

史称毕士安“端方沉雅”,为人端庄、正直、沉静、优雅,有清醒理性认识,低调含蓄而又风流倜傥,风采俊美,善于谈吐。做官却被人称颂为“严正”,严肃而又公正。好读书,晚年时老眼昏花,仍然读书不辍,还亲自校订书籍错误,有时就缮抄副本。文章写得也好,留下文集三十卷。与人交游不树立朋党,但前辈名流吕端、王佑却非常推重他,而他的好友也不过寇准、杨亿几个人,门生只有王禹偁、陈彭年等。他死以后,家无太多积蓄。

我曾说,古来大见识有二,一为识英雄于微时,一为料终局于事先。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