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神道设教

大宋帝国真宗皇帝对“神道设教”的理解,因为王钦若的一番话,开始误入歧途。他将无信仰的“怪力乱神”误以为就是“神道设教”,于是,为世间留下了一连串非理性笑柄。

亳州判官王钦若

大宋在“澶渊之盟”以前的真宗咸平年间,可以概言为“李沆时代”,而后是“寇准时代”,到了“后寇准时代”,真宗一朝开始渐渐进入“王钦若-丁谓时代”。这是大宋开始发生隐秘变化的时代。

先说王钦若。

这位脖子上长了个大肉瘤的“瘿相”,事实上做了不少大事,对大宋也够得上“忠心耿耿”。他在契丹特别嚣张的时刻,无论主动或被动,反正到天雄军去了,成功地守卫了豫北、冀南、鲁西;在王超动机不明时,设计解除了他的兵众,为大宋的未来增加了安全系数;在曹利用要去契丹谈“和议”时,以为此事不真,宁肯担上“误国”的责任,也坚定地“扣留”使团,不使出境;后来他还负责编纂宋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册府元龟》,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经典文献。

他也有重视民生的理念。当初,他在太宗朝中进士后,为亳州判官,同时负责管理当地粮仓。这年久雨,谷物往往难干。仓司认为地方纳税交粮太潮而拒收。但百姓纳粮,往往远道而来,一是盘缠有限,二是粮食越放越潮,不免心焦难熬。王钦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即下令:全部粮食照收不误。他的办法是:第一,为这批新收的粮食另外建仓收纳;第二,无论中央、地方,支用亳州粮食,不分先后,一律先支放新粮,而不是像往常那样支放旧粮。这样,湿谷在发霉之前就已经全部用掉了,解决了霉烂问题。

在这个办法实施之前,他已上章汇报给朝廷,太宗见到他的奏章,大喜,认为此人有“相才”,就将他从地方判官升职,改判三司,管理国家财政。

当时真宗做开封尹,也听说了他的这个“事迹”。

后来京畿大旱,太宗下诏,核定受灾程度,蠲免开封府附近十七个县的民租。当时有“飞语”流传到朝廷,说查验田亩的官员实际上是收买人心,实际旱情并不严重,因此,没有必要蠲免那么多。太宗闻讯很别扭。御史台负责纠弹百官,揣测太宗的意思是要励精图治,就上奏要求重新审查、核实。于是下诏,要开封府两边,东西诸州的官员来查验京畿十七县。按规定,王钦若所在的亳州要查验开封所属的太康、咸平两个县。亳州太守就派王钦若来做这件差事。别的州县查验的结果是:京畿诸县果然免税太多,于是全部追回原来蠲免的税物;但王钦若却得出了与人不同的结果。他上奏说:“开封旱情严重,但官员只免除了七分租税,现在请求全部蠲免。”这结果一出,人们不免为他捏一把汗。一个小小的亳州判官,显然在与朝廷御史台大员唱对台戏。不久太宗病逝,真宗践祚,当即就擢用了王钦若。真宗对辅臣说:“朕那时在做开封尹,查验旱情一事,朕亦自惧。没有想到王钦若一个小官,独敢为百姓伸理,此大臣节也!”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