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公元前409年,吴起率领魏军攻取了属于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两个城池。次年,吴起的军队向郑一路杀来。

郑这个城池被魏军兵临城下,引起了秦国的极大恐慌。郑的地理位置在今天陕西省的华县,处于渭河平原的东端。如果魏军拿下郑,以此为进攻基地,马不停蹄地向西征伐,基本上是一马平川,不需多少时日便能直捣秦国当时的都城雍,秦国也就只能呜呼哀哉,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位“烈士”。

值此关键时期,秦简公一面调重兵防守郑,一面请求齐、楚出兵开辟第二战场牵制魏国,减轻秦国正面战场的压力。魏国一旦吞并秦国,必然一下子高出其他诸侯国一大截,这是一个除了魏国以外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齐、楚联军向魏国东面防守薄弱的几块飞地发起攻击,并连连得手。

魏文侯没有理睬齐、楚联军在东线的小动作,命令西线的吴起继续对秦国发起进攻。

吴起率领魏军在郑大败秦军,太子魏击率领第二梯队迅速渡过黄河,攻占了秦国的重要据点繁、庞,彻底摧毁了秦国的黄河防线。

随后,吴起军队横扫河西地区,陆续占领了王城、洛阴、合阳、阴晋等城池。由于秦国多年来横征暴敛,军纪严明的魏军得到河西民众的衷心拥护。魏军在河西地区得到了休整和兵源补充,吴起还派河西当地人前往秦国,散布秦军残暴、魏军仁义的言论,开展心理战,为一举攻占秦国进行积极的军事准备。

在秦国这边,秦简公一面发布戒严令,严查入境之人,一面实行全吏皆兵,准备应对魏军的大举入侵。实力大致相当的秦、魏两国在河西地带形成了犬牙交错、长期牵制的僵持局面。

公元前391年,在魏国的号召下,韩、赵、魏第一次结成三晋军事同盟,他们不是选择向西面的秦国扩大战果,而是转移了战略方向,向南谋取楚国。

三晋联军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榆关(今河南省中牟附近)大败楚国军队,攻占了大梁和襄陵。清剿了楚军残余之后,又继续向楚国腹地深入。

三晋联军的所向披靡,引发了楚国上下一片恐慌。楚悼王在向三晋求和未果的情况下,紧急派使臣贿赂秦国,秦惠公“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选择三晋中最薄弱的韩国开辟第二战场,攻占了宜阳等六座城池。

同时,楚国也向齐国请求支援,希望齐军能够加入南面战场,与楚国共同对抗来势汹汹的三晋联军。

迫于秦国的背后一击,三晋减缓了南面战场的进攻态势,转过头来与秦军在西线大战一场。公元前390年,齐军趁机为楚国“收复”了襄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