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你看,面对一位圣贤,魏惠王更像是一个追本逐利的商人。孟子教导他说:“如果君主只知道为国谋利,那么上行下效,大夫只会为家谋利,百姓则为自己谋利,大家都无利不起早、有利不睡觉,天下就岌岌可危了。”魏惠王点头称善,却不知是否会反思,魏国所以会被大国孤立,就是因为将可见的利益看得太重,忽视了看不见的、更长远的利益。

有一次,魏惠王对孟子坦承,在治国方面有一种“事倍功半”的困惑。他举了一个例子:河西受灾时,便将灾民迁到河东安置,又从河东输送粮食到河西。河东受灾时,也是这么办的。即便如此,魏国的人口也没有增加。

再看看诸侯的国君,他们并不见得比我更用心,但国家也没有比魏国差到哪里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魏惠王的困惑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在治国理政方面,往往致力于治标而忽视治本,他懂得灾荒时赈济灾民,却没有思考如何控制灾害、发展生产。在这方面,魏惠王甚至还不如破迷信、除水患的西门豹。

针对魏惠王的疑惑,孟子没有从正面来解答,而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奚落他。也就是说,魏惠王的“疲于奔命”与其他诸侯的无所作为,都是劳民伤财的一丘之貉,只是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接着,孟子向魏惠王传授了治国之策:“可持续发展!”怎么个可持续呢?——不夺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不竭泽而渔,水产就捞不完。不滥砍滥伐,树木就用不完。只要资源富足,人民也就能够安居乐业。人民安居乐业,就是“王道之始”。

还有一次,魏惠王对自己执政以来的奇耻大辱进行了总结:东败于齐,太子殉国;西败于秦,割地七百余里;南败于楚,多次遭到这个“蛮夷”的入侵。痛心疾首的魏惠王向孟子讨教报仇雪恨的办法。

孟子回答:“地不在多,仁者为王。”孟子认为,如果魏惠王能对内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使人民勤于劳动、相互尊重,天下谁也不是他的对手,也就是所谓的“仁者无敌”。

说来说去,孟子还是希望魏惠王高举“儒家”的大旗,召集天下贤士,提升国家“软实力”。但是,魏惠王除了高度赞赏孟子的观点以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最后,孟子在与别人的对话中,对魏惠王作了一个“盖棺论定”:“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

无知者无畏,魏国的衰落就是无知者付出的惨痛代价!后起之秀的称霸者,会继续魏惠王的悲剧吗?魏国下台之后,又有多少尘封而精彩的历史等待我们去体验?

让我们进入下一章——对坐到天明。

第二章 对坐到天明

1 聚精会神搞建设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