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陆贾《新语》共十二篇,分别是《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辨惑》、《慎微》、《资质》、《至德》、《怀虑》、《本行》、《明诫》、《思务》,阐述了陆贾对社会发展演变、政事成败关键、社会政治措施等问题的看法,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政治思想体系。

《道基》:陆贾《新语》的理论基础。顾名思义,“道基”即治道的根本基础。万物由天生育,由地抚养,而圣人加以完善。天有日月星辰、四时阴阳、风雨雷电、雪霜寒冬,生杀万物;而地有五岳、四渎、泽、水泉,养育万物。所以,知天者仰观天文,知地者俯察地理,天地相承而气感相应。人道便是圣人依天道设定的。神农尝百草,黄帝作宫室,后稷植五谷,大禹疏江河,奚仲造舟车,皋陶立刑赏,中圣设庠序,后圣定五经,万物为圣人所成。人,宽博浩大,恢廓密微,能附远宁近,怀来万邦。所以,圣人必怀仁仗义。行大事而不施仁义者必败,立高大而不固根基者必崩。仁义是道的纲纪。学仁义的人明智有得,失仁义的人昏暗必失,背叛仁义的人只有走向灭亡。总而言之,道是治乱的基础,圣人效法天道制定人道,仁义是道的纲纪。

《术事》:谈论古事,应该结合今事;论述远事,应该考虑近事。议论政事的人,应当讲述五帝的功业,考察桀纣的败亡,从中找出前车之鉴。大道之要不必出于久远,核心性的问题在于把握根本而有所成功。《春秋》上不及五帝,下不至三王,只讲述了齐桓晋文十二诸侯的事,然而,已经足以观照兴亡成败之道。不过,圣贤行事成功合于道,愚昧的人背道而归于祸患。所以说,法则是万世不变的,纪纲是古今相同的。行事的人应当合乎规则,服药的人应当就其良方。读书不一定非要选自仲尼之门,服药也不一定非得要扁鹊之方。总而言之,道是古今相通、无所不在的,行事只要合于道就行,不一定非要久远高妙。

《辅政》:居高处的,必求稳定;步履艰难的,用杖必求坚固。居高不稳则必坠,拄杖不坚固则必倒。圣人居高位,则以仁义为巢穴;政事危殆,则以贤圣为拄杖,这才是高而不坠、危而不倒的道理。尧以仁义为巢穴,舜以禹契为拄杖,所以能居高位而安定,行政事而国稳固。秦以刑罚为巢穴,才惨遭巢破卵毁的下场;以赵高、李斯为拄杖,才得个政倾国破的结局。以贤圣为杖的,能成帝成王;以仁义为杖的,能成霸成强;以谗贼为杖的,则必然灭亡。总而言之,君主应当慎重选择辅政的大臣,近忠直、远小人,才能安邦定国。

《无为》:从根本上说,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虞舜之时,弹琴歌诗,寂静似无治国的意思,淡漠似无忧虑百姓的心思,然而,天下大治。周公治天下,制礼作乐,刑法不用,师旅不兴,然而四夷宾服,九泽来朝。所以说,无为而无不为。秦始皇帝用车裂诛杀来制止奸邪,修筑长城防备胡越;李斯用法惩奸于内,蒙恬讨伐叛乱于外,结果是事情愈繁,天下愈乱;法律愈滋,奸邪愈烈;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秦朝也想治天下,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举措太暴、用刑太酷。所以,圣王为政崇尚宽舒中和之治,百姓因此顺从而化。诛恶,才是法令的目的。为政之道关键在教化,就像近河的土地潮湿、近山的土地干燥一样。南面而臣天下的君王都是百姓效法的对象,所以,举措动作千万不能失去法则。百姓群臣效法君王就如野草顺风而倒一样。孔子说,移风易俗,这并不是由法令传达的,只不过是圣人先行之于身罢了。总而言之,道的根基在仁义,施行起来的核心就是无为。无为从君主做起,百姓顺从而化。

《辨惑》:行善而不得善誉、行不善却得善誉,这是由于旁边观察议论的人出错了。君子应当正道而行,明知有屈辱也不应当逃避。直与曲不同形状,白与黑不同颜色,是显而易见的事。然而,众口之誉,可以颠倒黑白,混淆曲直。秦二世之时,赵高指鹿为马,而群臣半言鹿半言马,二世不能相信自己而随从邪臣之说。马与鹿相差很大,当时却无法分别是非,更别说其他难辨的事了。孔子相鲁,令齐人惊恐万分,归还鲁四邑之地。然而,鲁定公受三家挟制,陷于众口之中,终未能重用孔子。关键在于鲁定公自己无独见之明且受到奸邪之臣的迷惑,结果国败身辱,权归于三家。总而言之,君主应当辨明诱惑,而用忠直之臣。

《慎微》:先修政于家门之内的人才能建大业于天下;从细微小事做起的人才能留名于万世。伊尹负鼎屈就于有莘氏之野,修明道德于草庐之下,怀帝王之道,执农夫之作,然而终于佐助商汤克夏立商,征暴除患,海内大治,百姓安宁。修之于内,可以行之于外;行之于小,可以显之于大。邪臣蔽贤,犹如浮云遮日。现在上无圣王明主,下无贞正诸侯,若要忠良方正之士容于朝廷,必先诛锄乱臣贼子。道,关键在于人的实行。孔子说,道之不行,意思是说人不能行道。所以,大道是可以实行而无所不能的。忠臣不会怀道而避世。君子身处乱世应力行道德,从小处做起,行小善,绝小恶。

《资质》:资质美好并能通达则为贵,才高盖世且名闻则为能。豫章,是天下的名木,这是因为它可以通过江河运到京师,上为帝王之御物,下赐公卿百官,假若生于绝险山巅,冥溪旁,车船通不到那里,商贾到不了哪里,工匠也看不见它,就会腐朽枯伤,还不如道旁的枯杨;而若生于大都广地,接近巨匠名工,加以规矩修挈,则为宗庙之器,布于宫堂。关键在于通与不通。为人君者都求贤若渴,然而,贤圣之士隐于田野而不能参预国家大事的却比比皆是。原因是什么呢?主上不明了下情,朝廷被奸党佞臣充斥,忠直之士都逃匿于荒野,导致天下倾覆。总而言之,资质美好、才能具备的人不是没有,关键是君主要退奸佞、进忠直,将贤圣之士引入朝廷,让英雄都有用武之地。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