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来,朝廷的意思是让李鸿章和曾国藩等对陈廷经的奏折商讨,但李鸿章借坡下驴,他现在筹办江南制造总局就顺势成为“遵旨商酌办理”、呼应陈奏的结果。

很显然,李鸿章在力劝陈廷经上奏的时候,已经预想到了结局,而陈廷经的奏折,是李鸿章早已布下的棋子,而这枚棋子,让本来应该商讨的问题,一下子变成了既成事实。这不得不佩服李鸿章布局的巧妙。紧接着李鸿章就简述购买此厂的具体情况,并强调“此项外国铁厂机器,觅购甚难,机会尤不可失”,言外之意是希望朝廷尽快批准。

李鸿章得到朝廷的允许,很快创办了沪、宁两个机器制造局,1865年5月,清廷再命李鸿章派员赴津开局铸造炮弹,以资应用,以崇厚为主持。崇厚是满洲镶黄旗人,时任三口通商大臣。清廷此举,企图建立由满洲贵族直接控制的军火工厂,打破汉族官僚对新式军工企业的垄断。但1870 年就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竟然坐享其成,把津局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梁启超曾经这样评价李鸿章:“现在整个朝廷二品以上的大员,五十岁以上的大官,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李鸿章。”

李鸿章几乎是用尽所有的气力撬动着庞大笨重的朝廷在向前滑行。李鸿章既要全力抵抗着西方列强带来的洋枪洋炮,还得时刻防范身后腐朽阵营中的明枪暗箭。在这样一种形势之下,李鸿章只有及早安排,提前防范,才能避免在政敌的攻击中倒下。

也只有提早安排,见缝插针,巧妙布局,才能在时机来临的时候,变不利为有利,最终促成有利的局面。

如果没有精确的布局以及超强的权术智慧,李鸿章或许早就在内外夹击中倒下了。

第三章 借力打力,巧借外力消解自己的压力

1.借用外力,才能在乱世中不被打倒

一个人要想让别人扶持自己,就得让别人感觉到自己是其安全的保障,而不是一个威胁。所以,别人的危机,就会成为自己发展的机遇。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