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原来,陈胜、吴广起兵以后,关东各地大乱,秦帝国的统治一时陷于瘫痪。沛县与大泽乡同在泗水郡,近受起义震动,政情不稳。沛县令眼见周围地区纷纷易帜反秦,局势一天天失控,于是有意顺应大势,改换旗帜,响应陈胜。秦帝国政府任命官吏有严格的籍贯限制,郡县主要长官一律不用本地人,由朝廷从他处直接任命,郡县署下的属吏皆用本地人,由郡县长官在当地举荐考选任用,在外来客籍官僚和本地土籍役吏之间实行严格的分断。帝国官制之制定用心深远,役吏用本地人,地方政权的末端直接植根于本土,有利于政令下达,民情上闻;长官不用本地人,以中央任命的方式出守地方,便于中央政府控制地方,也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和地方长官沆瀣一气,共同欺瞒中央。

沛县令不是本地人,当地的事都是依靠本地出身的役吏办理。由于事关重大,沛县令招来手下两位主要役吏萧何与曹参商量。当时,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相当于县政府的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局长,负责人事考核和日常事务;曹参是狱掾,负责沛县的司法,相当于司法局长。萧何和曹参都赞同县令的主张,同时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他们对县令说:「您是秦的官吏,现在有意率领沛县吏民反秦,固然是大家都好的事情,不过,沛县的年轻人能不能如愿听从,实在是没有把握。您的旧部,原泗水亭长刘邦逃亡在外,手下有近百人,多是沛县的年轻人。如果能够将刘邦一行招回来,利用他来震慑众人,怕是没有人敢不听从命令的。」沛县令同意了。

芒砀山离大泽乡和陈县都不远,陈胜起义、关东大乱的消息,刘邦已经有所耳闻。不过,毕竟是偏僻在山裡,难以把握局势,有心回应却不便贸然举动。樊哙的到来,使刘邦极为兴奋,当即传令手下,立即启程,直奔沛县。

当刘邦一行赶到沛县城下时,只见城门紧闭,戒备森严,局势发生了变化。原来,当樊哙离开沛县以后,沛县令对于召集刘邦回来的决定后悔了,他怀疑萧何、曹参串通刘邦,意图在于胁迫和危害自己,于是下令关闭城门,禁止出入,逮捕萧何、曹参。萧何和曹参都是本地大户人家,又是在县衙门工作多年的豪吏,耳目多,消息快,在追捕到来以前,已经翻牆出城,投奔到刘邦队伍中来。

大家商议之后,由刘邦手书帛书一封,装在箭上射到城上。帛书的内容是告喻守城的吏民和城中的父老兄弟,天下多年来苦于秦政的苛暴,现在各地蜂起反秦,诸侯并立。沛县令是秦吏外乡人,反覆无常无信,如今不为地方著想,驱使大家为秦守城,一旦诸侯攻来,城破以后,只有身死家亡。我们都是家乡人,为家乡著想,为自己和妻子儿女著想,不如一起诛杀县令,在本县子弟中选择可以守卫家乡的人立为县令,响应诸侯共同反秦,如此一来,家室可以保全,地方可以安堵……云云。沛县吏民,多是刘邦、萧何、曹参的故旧和属吏,得到刘邦的帛书后,裡应外合,杀死县令,开城迎接刘邦一行。

开城以后的沛县,马上面临重新建立沛县政权的课题。以当时的沛县形势而论,大概是三种力量左右政局:其一是以萧何和曹参为代表的沛县旧政权的中下级官吏,其二是沛县地方的父老豪杰,即民间政治势力,可以举出名字来的有王陵和雍齿,其三就是刘邦从芒砀山带来的近百人的队伍,主要是沛县出身的年轻人。萧何和曹参是县吏中的头面人物,地位高,人缘广,组织能力强,算是很好的人选。不过,两人都是文法之吏,辅佐型的人物,长于在既有的组织中行动,再说二人家族大,顾虑也多,不愿意承头起事。王陵是沛县有数的豪民,民间游侠社会的领袖,他从来视刘邦为小兄弟,对于萧何、曹参类的沛县属吏,也是不大放在眼裡,承头主事,他敢当敢干,绝不会推辞。不过,王陵不曾出任过官府吏职,不是沛县属吏圈子裡的人,役吏们对他有戒心。王陵性格又过于鲠直,是炮筒子,办事直杠杠,说话呛死人,託付事情可靠,领导众人求活路怕是不行。推来选去,大家还是觉得刘邦合适。刘邦曾经做过泗水亭长,是武吏,虽然地位在萧何、曹参之下,毕竟是旧日沛县吏圈子裡的人物,役吏们易于接受。刘邦过去是游侠,兄事过王陵,在江湖民间有交往浪迹;如今陈王麾下的魏国名士张耳,当年算是刘邦的门主,由刘邦主事,与内外的民间豪杰便于沟通。况且,如今是举县造反求生存,沛县地方万千老老少少的身家性命,都繫于起事后行动的成败;沛县人中,刘邦最早在秦政权的体制外拉起队伍,武装割据一方山头,做了草莽英雄,他敢做敢当,由他来领头,最能为各方接受,无疑是最佳选择。经过议论协商以后,大家一致推选刘邦为首领,主持沛县军政大事。

刘邦做了例行的辞让以后,接受了推举,出任首领,重新组建沛县政权。刘邦首先明确起事的大义名分,回应陈胜张楚政权,在张楚的名义下举县武装反秦。他袭用楚国的制度,建立楚制的沛县政权,自己出任长官沛公,以沛公的名义,在全县动员徵兵,正式组建军队。沛县是大县,人口在一万户以上,刘邦完整地接受了秦王朝沛县的政权组织,得到沛县地方父老民众的一致支持。徵兵动员的结果,他组织起一支两三千人的军队。这支军队,都是沛县人,以地缘结成,号称沛县子弟兵,成了未来的刘邦军团的核心、汉帝国政权人事的根基。初期汉帝国政权的大臣阁僚,多是这批丰沛故人。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