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和珅在军机处任职20余年,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军机处做了大量的调整,等到后来和珅倒台,早已将很多政策融入其中,难以分辨了。

洪亮吉就曾经说过:“十余年来,其更变祖宗之成例,汲行一己私人,犹未尝平心而论,内阁、六部各衙门庶务,何为国家之成法,何为和珅所更张,谁为国家自用之人,谁为和珅所引进,以及随同受贿舞弊之人,皇上纵极仁慈,纵欲宽胁从,又因人数甚广,亦不能一切屏除。”

嘉庆赐死和珅后,虽然有心彻查其党羽,但终因人数过多,法不责众,只好作罢。和珅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因为他改变了过去军机处章京人数均有定额的做法,而是规定,“其挑补俱由军机大臣自取,并不带领引见”,这样一来,军机处的人事任免权就从皇帝手中转移到了和珅手中。从此可以不经过皇帝就决定人选。这就有利于和珅排挤与自己不和的人。和珅利用这一机会,将军机处中绝大部分不依附于他的人撤职或调出,肆意安插党羽,使偌大的一个军机处完全成了和珅的会议室,使他有机会搞“一言堂”。

和珅还对传统的台谏制度做了变更。在中国传统的官僚体制中,因为制度建设的松散和不健全,主要还是由官员进行“人治”。而弹性极大的“人治”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才设立了所谓的“谏官”制度。谏官起源于汉朝的“御史台”,所以又称“台谏”之官。谏官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行为和操守,有权直接向皇帝上书报告官员的行为或弹劾官员,而且可以仅凭“风闻”即采取行动,意在引起皇帝的重视。

这一职位大多选用清正耿直之士来担任。而和珅以年轻官员办事不如老年官员持重,多为无稽之谈为由,规定谏官只能任用60岁以上的人员。其实他这是一种变相的削权,试想人到了老眼昏花的年纪,既没有年轻人的锐气,也早已半截黄土盖身,离告老还乡的日子不远了,谁还肯为了得罪其他官员而毁掉自己的晚年?所以,自从执行这个规定后,台谏官员大多缄口无言,对那些不轨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形同虚设。

在军事方面,和珅也手握重权,他除了担任正蓝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蓝旗的副都统、都统之外,还曾兼任过兵部尚书,掌握过整个国家的兵权。乾隆后期,甘肃农民起义,和珅曾作为钦差大臣前去督军,后来台湾起义,又是和珅向乾隆举荐福康安任主帅征讨台湾,而且整个用兵的粮饷、后勤也多是由和珅安排的。

和珅在制度上变更最为重要的是议罪银制度的设立。这项制度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左右开始设立,一直延续到乾隆逝世才告终止,其间大约经历了20年。议罪银由和珅在军机处内部设立的密记处加以管理,收取的银两绝大部分不用归入国库,如果官员犯了过失“尚非法所难宥,是以酌量议罪,用示薄惩”。也就是官员交纳银两以代罪的制度。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皇帝需要银两了,可以很容易地寻找缘由,叫官员出钱。因为议罪银采取的是“自愿”交纳的形式,有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也为了日后减少麻烦,未雨绸缪,常常不等上面降罪就先交上银两,而且从重交纳,以博取皇上欢心。据记载,仅议罪银一项,乾隆每年的收入就可达30万两左右。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