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正是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声音愈演愈烈。尤其是到了乾隆皇帝第六次“下江南”之前。
当然,此时的和珅是非常清楚乾隆皇帝的心思的。乾隆皇帝是极想出去走走看看,考察一下自己御宇这么多年来天下百姓的生活的,但是又怕被人冠以贪图享乐、挥霍无度的恶名。和珅便想出了一个主意为乾隆皇帝排忧解难。他向乾隆皇帝担保,说江南各地物产丰盛,官员和富商们久沐圣恩,早就一心图报。若乾隆皇帝南巡,一应费用,江南的官员和富商们都愿捐献,可以不必动用国库。这样一来,那些说乾隆皇帝享乐的人就无话可说了。乾隆皇帝听了大喜,他当即决定令和珅全权安排南巡事宜,御驾即刻启程。
和珅接到圣旨,向江南各地发出通知,言明皇上要巡视江南,各地官商要悉心准备,鼓励商人捐钱捐物,作为皇上南巡之需。虽然公文中没有强求的意思,可是,此事既是皇上南巡,又是和珅的主意,官员们若是还想坐稳自己的位子,谁敢怠慢,纷纷不惜国本大兴土木,就怕让皇上不满意。有的人还想趁这一机会讨好皇上,以谋得升迁。他们又怎会甘心掏自己的腰包呢?弄到最后,各种负担还是转嫁到了百姓头上,百姓们被迫出工、出钱,疏通运河,建造行宫,修葺龙舟,将江南装扮得一派亮丽,在这亮丽下面却不知有多少百姓的哀叹。
乾隆皇帝南巡开始的时候,他对一切都感到满意。他心中不禁感叹,大清国在自己的统治下实在是好不气派,比起圣祖康熙来也毫不逊色。
在和珅的精心安排下,乾隆皇帝几乎没动用国库一分一毫就顺利、满意地完成了南巡,还到曲阜祭拜了孔府、孔庙和孔林,向天下人表明他尊师重道的仁德。
乾隆皇帝将江南百姓的民脂民膏都当成了和珅的功劳,他还看到了和珅理财的天赋,任命和珅为户部尚书,把整个大清国的财政管理权都交到了和珅手中。
乾隆皇帝愈是明令节俭,深深揣摩透了他心思的和珅就愈发加紧催官员捐贡进献,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人觉得乾隆皇帝清明仁政,另一方面又足以满足乾隆皇帝的虚荣奢侈。
但是,随后的乾隆皇帝也了解到,这许多花费,朝廷虽然不向民间征派,却交由商人承办。这些商人,多是两淮盐商。他们为讨好皇帝,不惜巨额花费,有的建造行宫,有的修桥铺路,有的购置珍奇宝玩,有的采买山珍海味,有的请来戏班,排演各种吉庆大戏。有的仅仅承办一次差务,就耗费白银10万两。商人大把花钱,乾隆皇帝乐得享受;乾隆皇帝赏赐官衔,商人得到实惠,变相卖官鬻爵,双方“皆大欢喜”。浮夸风愈演愈烈,造成国库空虚。南巡之外,乾隆皇帝还曾先后五次游幸五台山,四次东巡谒陵。至于热河避暑、木兰行围,更是每年的常例。乾隆皇帝可称为历史上最能游乐的皇帝。隋炀帝以游乐而致亡国,乾隆皇帝亦在连年欢庆“盛典”的一片颂声中,令清朝的国力日益虚耗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