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前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在江水畔,庐山下,有一个农妇常常会出现在我的眼前,她正背着一大捆柴从山地里走来,脸上涂着阳光和泥土细腻的褐色,手刚从泥土里伸出来,双手沾满泥土。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娃,娃娃的手里还牵着一条小狗。她才二十多岁,可丰润的青春早己消逝,脸颊已不再饱满,脸上汗水与灰尘搅和着,像经历了风霜的草木,吐露着某种疲惫。远处,一个赶马车的男人大声吼着,很恶的样子。她听到吼声,身子颤了一下,慌忙中把豆腐放到柴捆上,背着豆腐和柴捆,小跑着赶回村给发怒的男人做饭……

这个农妇是年轻的丁香,是我们所有江水畔的女人们。

她们操劳隐忍,安静自尊,她们的孩子是她们全部的精神支柱。时光像河水一样流淌,反反复复,年年岁岁,孩子们长大以后就离开了,而她们经受住了时光的磨砺。一切都如从前那样平静地进行着,黑发静静地坠落于荒地,那是不断生长又不断被剪断的岁月。

?——题记

如果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年,你行走在江西省庐山区的大街小巷,或许就会碰到一个卖豆腐的女人。臂挎一个竹篮,她喜欢在小巷中穿行,“豆腐—豆腐干”,不高不低的叫卖声,随着她的身影在小巷回荡。递给她些许硬币,她用一片青菜叶托着几块臭豆腐款款地送回你的手中。如果买主是老人或者小孩,她会朝你莞尔一笑,然后踽踽前行。

她六十开外,青衣黛裤黑布鞋,衣着整洁,头发纹丝不乱。她从不大声说笑,显示出她的不平凡的气质。闲空时,她会站到文化馆的阅报栏前,认真地一字一字读《人民日报》社论。或有人特别是成年异性靠近身旁,她会急急地低头溜走,像惊草之蛇,消失得无影无踪,透出一份神秘。

这个女人是突然出现在这个偏远小城的,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来历,就有了种种猜测和传言。有人说她其实很富有,有人说她的身世很奇特,甚至有人说她是台湾派来的特务。数十年后,当这个女人走完她的人生之路时,外地派来一个官员陈煜亭,他找来干过摄影的朋友小王,加上殡仪馆的书记,为这个卖豆腐的女人开了一个迷你型的追悼会。会上宣读了她的亲友从美国、新加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台湾、香港等地发来的唁电。小王拍了几张照片,洗印后让陈官员带回去交差,为这个卖豆腐女人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只有老一辈的江山人才知道,她叫丁香,是民国早年曾经名噪一时的丁氏三千金之一,离开江山已经很多年。她的大姐就是举世闻名的民国一代名媛丁彦文。她们的父亲是当时庐山有名的富商,开布庄和酱园的丁华东。

丁香小名寿仙,世上叫这个名字的何止万千,惟这个寿仙一生下来就运交华盖。当时地处赣西一隅民风闭塞,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十分严重。丁香的母亲在生她之前,先是生了一个男孩,不幸于五岁时夭折,后来又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再次临盆前,父亲表示倘这一胎仍为女的,他将纳妾。她的祖母怕家庭不和,预先安排调包计,将丁香送到蔡家山王姓农家寄养。另买回一男婴代替,借以欺骗丁华东,却又多病于周岁夭折。因其二婶未有生育,丁香断奶后被接回二叔家,二婶未生子前,夫妻俩对她钟爱异常,待生下堂弟后,丁香便被冷落。后来其父得知丁香是他亲生的秘密,坚持把丁香领回。丁香五六岁时就三易其养,亲人频换,造成她对家人缺少热情表示,长大后落落寡欢。

民国进入第二个十年,西风东渐,丁氏三姐妹豆蔻年华,领风气之先,放天足剪西发,戴眼镜穿皮鞋,上外国女校,唱英文歌,庐山城内几乎无人不知。大姐丁彦文在迎亲之日逃婚乡下毫无影踪,消息传播遐迩,闹出民国初年破天荒的大新闻,有鸳鸯蝴蝶派文人写成小说《丁女逃婚记》,竟然传遍全省,当时三姐妹盛名可见一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